结构化面试是指面试的内容、形式、程序、评分标准及结果的合成与分析等构成要素按统一制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的面试。结构化面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面试的时候,考官从系统的题库中随机抽取两个问题并将问题念给考生听,随后要求考生现场作答。
以下是近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结构化面试(中学)真题与参考答案。由于结构化面试有固定的题库,往年考过的真题仍有可能再次出现。
1. 你如何看待“严师出高徒”与“学生主体性”的平衡?
2. 你如何看待“成才有余,成人不足”的教育现象?
参考答案
1. 我认为“严师”和“学生主体性”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把“严”建立在尊重和引导的基础上。
首先,“严”不是一味严厉,而是要有明确的规则和底线。比如课堂纪律、作业质量这些原则性问题必须坚持,但执行时可以多用提醒、示范代替批评,让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
其次,激发学生主体性需要老师“放手”。比如课堂讨论时少给标准答案,多问“你怎么想”,甚至让学生参与设计学习任务。这样既保留了老师对学习目标的把控,又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权。
最后,平衡的核心是“严而有爱”。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也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和个性差异。比如对内向学生降低当众发言的压力,用书面反馈代替口头催促,这就是在尊重中实现引导。
2. 这种现象暴露了当前教育过于功利的问题。很多学生会考试、懂才艺,但缺乏责任感、同理心等基本品德,这值得我们警惕。
一方面,这和评价体系有关。学校用分数衡量学生,家长用成绩定义成功,导致德育成了“喊口号”。比如班会课被拿来补课,劳动教育变成拍照打卡,学生自然难以形成健全人格。
另一方面,老师在日常细节中就能渗透“成人”教育。比如学生争执时,比起简单批评,可以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班级活动中让每个学生承担具体责任,哪怕只是开关灯、发作业,也能培养担当意识。
作为老师,我会把“成人”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比如语文课上讨论人物选择背后的价值观,物理实验时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品德培养不空洞、不离地。
特别提示:结构化面试属于主观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对参考答案有不同见解,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