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高考倒计时234天】学习永远没有太晚的时候
创始人
2025-10-16 00:04:20
0

2026高考倒计时234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晚清至五四时期的文化潮汐隐含了古典社会与现代性之间的激烈冲突。一系列观念的剧烈震荡造就初具规模的现代文化,包括现代“文学”概念的建构与完成。先秦至晚清,尽管诗、词、文、赋、传奇、小说、杂剧陆续登场,但是,概括性的总称迟迟未曾出现——古代汉语的“文学”一词泛指各种博杂的人文知识,而不是描述某个独立的学科。置身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新闻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文学”的诞生来自复杂的理论运作,现代知识的重组、教育体系的改变与新型传媒体系的崛起构成不可或缺的文化条件。作为现代“文学”的重要特征,叙事文类进入文化舞台中心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均是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无论是现代“文学”概念的确立还是文学形式的转型,这种状况不仅呼应了美学意识的急剧裂变,同时为未来的美学意识敞开广阔的空间。

如果说,儒、释、道的各种观念曾经在中国古典美学意识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那么,如同许多人指出的那样,启蒙与革命促成了现代“文学”美学意识的重大转折。从梁启超对于小说寄予的厚望,陈独秀、胡适发起的“文学革命”,鲁迅“铁屋子”里的“呐喊”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系列革命文学主张,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迥异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意识愈来愈强大。

古典美学意识对于审美愉悦的关注完整地承传至五四新文学。不论是孔子的“兴、观、群、怨”之说、《毛诗序》的“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还是梁启超阐述小说与“群治”关系时提出的“熏”“浸”“刺”“提”,中国古代思想家曾经从不同的维度描述审美愉悦的意义。显然,五四新文学接受并且重新阐释了这些论断——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之中表示:“文学是用美妙的形式,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表达出来,使看的人能因而得到愉快的一种东西。”美学意识之所以异于严谨的理性思辨,文学之所以异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另一些学科,审美愉悦以及带动的心理能量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标志。因此,古典美学意识的另一个特征是,强调和引申审美愉悦包含的观念寓意,告诫人们不要迷惑于炫目的美学光芒从而遗忘了真正的内涵。

由于经世致用的强大传统,“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并未追随现代“文学”概念的建立而大面积流行。封建帝国衰朽不堪,内忧外患带来普遍的焦虑,救亡图存是众多志士仁人共同关注的主题,这时,“为艺术而艺术”往往被视为奢侈而无聊的文化游戏,甚至是逃避现实的可耻之举。相反,从“文以载道”到批判现实主义,种种“为人生”的文学观念被编织为完整的理论谱系,理论谱系的内在逻辑跨越了美学意识的转折制造的古典与现代之间的鸿沟。

经世致用的强大传统同时对娱乐作品的快感形成强烈的排斥。尽管娱乐构成了古代文学的一个主要主题,尽管这个主题是现今大众文化与市场消费相互合作的基础,但是,古今的思想家几乎从未表示肯定。古代思想家的非议往往是,娱乐作品无助于修身立志,陶冶人格,相反,娱乐的轻佻风格可能腐蚀深邃的心智,消遣的诱惑不啻于玩物丧志。现代思想家对于娱乐作品的批评显示出更为开阔的视域。一种观点认为,许多娱乐作品歪曲了历史真相,那些欺骗性的情节犹如消磨革命斗志的美学麻醉剂;另一些思想家——例如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娱乐作品与市场消费的大规模合作深为不满。他们看来,由于资本的操纵,市场体系与美学、个性、激情乃至解放的理想格格不入。所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无论来自启蒙阵营还是来自革命阵营,娱乐作品始终代表了美学意识之中的低级趣味。

经世致用的观念通常表明,文学不仅提供正确的世界认知,改变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同时,审美愉悦带来的内心激情可能带动一个人投身革命。这构成改造世界的前提。从投身什么、坚信什么到蔑视什么、拒绝什么,美学意识具有撼动个人命运的作用。换言之,文学、世界、读者三者共同镶嵌于一个互动结构。然而,轻型文化撤出了这个结构。高考关隘成为年轻一代的主攻目标,娱乐作品成为精神调剂的首选。很大程度上,这被视为文学的首要功能。如果说,那些纳入课程体系的经典文学不再提供审美愉悦而成为枯燥的考试科目,沉重的哲学内涵或者费解的象征寓意毋宁是令人厌倦的训诫和反复背诵的文字,那么,娱乐作品负责快乐的一刻:惊险、曲折,爆笑、感官刺激。当然,许多人对于娱乐作品的精神依赖并未随着高考关隘的远去而消逝。相反,生活分割为工作与业余两大部分的时候,娱乐作品理所当然地接管了后者。人们默认的观念是,娱乐作品的精神按摩有助于恢复心智疲劳,这是重新投入工作的必要条件。这时,启蒙与革命已经成为遥远的往事,年轻一代的美学意识正在给娱乐作品腾出更大的空间,并且为之大声疾呼,伸张权利。

——摘编自南帆《后现代、轻型文化与二次元美学意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美学意识重视审美愉悦,常用美妙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独特情感从而让读者获得愉悦感。

B.启蒙与革命促使现代文学美学意识发生重大改变,呈现出了与古典文学美学意识迥异的特点。

C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不能随现代文学概念而广泛流行,是因为它被视为了奢侈而无聊的文化游戏。

D.娱乐作品被认为代表低级趣味,与经世致用的传统不合,古今思想家们几乎都对它表示非议与批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列举出孔子、《毛诗序》、梁启超的具体理论内容,充分论证了这些思想家描述审美愉悦的意义的不同维度

B.文章通过对美学意识与理性思辨的比较,文学与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比较,凸显审美愉悦及带动的心理能量的特征。

C.文章用鸿沟来比喻古典与现代美学意识之间的巨大界限与差异,肯定了为人生理论谱系中强大的内在逻辑。

D.作者举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态度来论证娱乐作品代表美学意识中的低级趣味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陈独秀、胡适的文学革命,还是鲁迅的呐喊,他们并没有承传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意识,而是显示出极强的现实性。

B.中国古典美学意识既强调通过文学获得审美愉悦,又告诫人们不能被美学光芒所迷惑而遗忘真正的内涵,这两个特征既对立又统一。

C.白居易新乐府运动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韩愈古文运动倡导文以载道,他们都受到经世致用的影响。

D.儒家学者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娱乐的轻佻风格可以腐蚀其心智,诱惑其玩物丧志,所以儒家学者不应阅读娱乐作品。

4.有人认为,娱乐作品是恢复我们心智疲劳的不二良药,年轻一代更是大声疾呼要给娱乐作品腾出更大空间,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许多经典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可中学生却在语文学习中普遍反映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这种语文学习的困境。

答案及解析

1C 2D 3C

4这一现象体现了人们对于娱乐作品的沉迷,这实际上是对于愉悦的狭隘认识,所以我们要理性地区分娱乐快感和审美愉悦。娱乐作品主要通过惊险、曲折、爆笑、感官刺激等带给人们短暂的快乐,它是一种浅层的愉悦,无助于陶冶人格。审美愉悦不仅可以让人们获得愉快,领悟审美内涵,还可以带来内心激情而产生强烈的力量,有助于缓解心智疲劳。

5学生要通过赏析鲁迅的作品,感受文章美妙的形式以及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带来强大的心理能量。学校不能单纯地把鲁迅的作品变成枯燥的考试题,更不能将其变成令人厌倦的训诫和反复背诵的文字。要去除高考关隘的思想包袱,纳入课程体系不代表作品就是冷冰冰的考题和分数,学生应通过这些经典作品去获取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使其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信仰和力量。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是因为它被视为了奢侈而无聊的文化游戏错,概括不全,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不能随现代文学概念而广泛流行,是因为“‘为艺术而艺术往往被视为奢侈而无聊的文化游戏,甚至是逃避现实的可耻之举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论证娱乐作品代表美学意识中的低级趣味这一观点错,根据经世致用的强大传统同时对娱乐作品的快感形成强烈的排斥”“另一些思想家——例如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娱乐作品与市场消费的大规模合作深为不满等内容,可知作者举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态度是论证世致用的强大传统同时对娱乐作品的快感形成强烈的排斥这一观点。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他们并没有承传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意识错,根据迥异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意识愈来愈强大,可知是迥异,而非没有承传

B.“这两个特征既对立又统一错,根据古典美学意识的另一个特征是,强调和引申审美愉悦包含的观念寓意,告诫人们不要迷惑于炫目的美学光芒从而遗忘了真正的内涵,可知这是同一特征,且并不对立。

D.“所以儒家学者不应阅读娱乐作品错,根据古代思想家的非议往往是,娱乐作品无助于修身立志,可知儒家学者的态度是非议,而不是不应阅读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先指出沉迷娱乐作品这一现象的实质,然后对比分析浅层愉悦与真正的市美愉悦的差异性。

根据生活分割为工作与业余两大部分的时候,娱乐作品理所当然地接管了后者等内容,可知年沉迷娱乐作品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人们对于娱乐作品的沉迷,是浅层次的愉悦

根据娱乐作品负责快乐的一刻:惊险、曲折,爆笑、感官刺激,可知娱乐作品主要通过惊险、曲折、爆笑、感官刺激等带给人们短暂的快乐,这种浅层的愉悦,无助于陶冶人格。

根据文学不仅提供正确的世界认知,改变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同时,审美愉悦带来的内心激情可能带动一个人投身革命等内容,可知审美愉悦不仅可以让人们获得愉快,领悟审美内涵,还可以带来内心激情而产生强烈的力量,有助于缓解心智疲劳。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文学不仅提供正确的世界认知……审美愉悦带来的内心激情可能带动一个人投身革命,可得出:学生要通过赏析鲁迅的作品,感受文章美妙的形式以及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带来强大的心理能量。

根据那些纳入课程体系的经典文学不再提供审美愉悦而成为枯燥的考试科目,沉重的哲学内涵或者费解的象征寓意毋宁是令人厌倦的训诫和反复背诵的文字,可得出:学校不能单纯地把鲁迅的作品变成枯燥的考试题,更不能将其变成令人厌倦的训诫和反复背诵的文字。

根据高考关隘成为年轻一代的主攻目标,娱乐作品成为精神调剂的首选。很大程度上,这被视为文学的首要功能,可得出:要去除高考关隘的思想包袱,学生应通过这些经典作品去获取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使其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信仰和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事关免费学前教育!河北最新实施... 日前,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我省将逐步免除学前教育保育...
初三先别着急刷套卷,先用真题分... 初三先别着急刷套卷,先用真题分类练弱项中考 初中 学习方法
2026年度国考报名即将开始 ... 新京报讯 10月14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文化遗产青少年人才孵化计划”...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岑逸飞)10月14日上午,“文化遗产青少年人才孵化计划”项目(...
“故事思政”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命...
2026年国考报名10月15日...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即将开始,共计划招录3.81万人。 考生可于10月...
【2026高考倒计时234天】... 2026高考倒计时234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晚清至五四时期的文化潮汐隐含了古典社会与现...
以“五个统一”推动教学关键要素...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推进专业、课程...
国考打破“35岁门槛”具有多重...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工网) 昨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正式发布。...
【评论】“国考”打破35岁报考...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
202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明起报... 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郝孟佳)今天,记者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
“国考”明起报名!计划招录3.... 记者14日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即将开始,共计划招录...
美国基础教育频遭诟病的背后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冯亚仁 本报记者 陈子帅 本报特约记者 李 静 编者的话:近期出炉的一份美国教育...
校企融合共筑半导体绿色科技之路 近日,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创新之源”调研行活动启动。活动以“教科人一体 产教媒融合”为主题,...
第七届中央音乐学院“10·15... 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郝孟佳)“以史为脉,以乐为桥——第七届中央音乐学院10·15艺术节”...
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治理的困境及应... ◎摘 要高校教师学术诚信水平是决定学术治理成效的关键因素,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
郑州哪家英国留学中介 一、如何找留学中介 寻找一家合适的留学中介是留学准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对于郑州地区计划赴英留学...
春秋假,不是“多放几天假”这么...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 题:春秋假,不是“多放几天假”这么简单 新华网记者 汪亚 俞菀 近日,浙江...
明起报名!2026年国考公告正...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10月14日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