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桥 谱写中泰交流合作的金色华章
创始人
2025-10-16 09:01:06
0

原标题:谱写中泰交流合作的金色华章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泰教育合作持续拓展、成效显著,日益成为促进两国民心相通、推动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在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教育交流合作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不断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意义。

全领域教育合作 搭建中泰民心相通之桥

教育交流合作,是实现民心相通的基础工程,也是国与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坚实依托。中泰建交50年来,两国教育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体现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合作领域的全覆盖、合作层级的多维化。

在高等教育方面,中泰合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初,在泰中国留学生人数超过2.8万人,占泰国外国留学生总数一半以上,中国成为泰国最大的国际生源国。与此同时,来华深造的泰国学生达2.8万人,泰国在来华留学生生源国中排名第二位,体现出中泰双向学生流动的强劲势头、高度互信与良好合作。双方高校合作机制持续深化,围绕“2+2”“3+1”“1+3”等多种联合培养模式,广泛开展跨境教育合作,涵盖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层级。在农业科技、轨道交通、电子商务等领域,我国不少高校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实现优质资源“走出去”“引进来”,提升本地化办学能力,助力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华侨崇圣大学合作设立的中医学本科项目,开创了泰国首个中医高等教育专业。部分高校还创新性探索以境外办学点形式在泰国落地实施教学,如云南开放大学与泰国北部大学合作设立物流管理、金融学、学前教育等本科专业的境外教学点,形成本地化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合作更是中泰教育交流合作的标志性亮点。2013年,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泰王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为跨境职业教育合作提供制度保障。2016年,首个鲁班工坊在泰国落地,中泰两国持续推进“中文+职业技能”教育融合。2023年又共同成立“中泰语言与职业教育学院”,并推出双学位项目和国际化实习基地。职业教育合作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纽带,为两国发展战略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中泰职业技术教育合作210工程”项目通过中外双学历合作办学模式,将中国210个专业引入泰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在学科建设、师资培训、课程共享等方面实现深度对接,推动形成制度化、项目化、专业化的合作格局。

在基础教育层面,中泰合作起步早、基础牢、成果实。自2003年启动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以来,中国已累计向泰国派出2万余人次中文教师与志愿者,广泛分布于泰国各级中小学及教育机构,为泰国基础教育阶段中文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近年来,中文课程已进入泰国的大中小学课堂,成为重要外语选项之一。中文教育不仅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还走进了泰国王宫、政府机构和社区中。

教育合作的持续推进,不仅带动了人才交流和学术互鉴,也在更深层次上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情感联结。越来越多泰国青年通过学习中文、来华留学,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发展,成为中泰友好关系的新使者。许多中国青年通过赴泰交流、研习泰语,体验当地社会民情,厚植人文情谊。教育是促进民心相通最持久、最有效的纽带。中泰教育合作从“语言互通”迈向“心灵契合”,从“制度对接”迈向“人文融合”,成为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坚实支柱。

发展战略对接 构建中泰教育高质量合作平台

中泰教育合作之所以能够持续深化、行稳致远,根本在于双方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当前,随着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深入推进,教育交流日益从初期的人文互访、语言教学,向多领域、多层次、可持续的高质量合作转型升级。

从战略需求看,泰国积极实施“泰国4.0”战略和“东部经济走廊”计划,加快实现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重点布局生物科技、智慧制造、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需要大量掌握现代技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五通”并重,为中泰在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体系协同、人才流动机制等方面提供了广阔合作空间。双方战略高度契合,目标趋同。在此基础上,中泰教育合作机制不断升级,由双边协定向多层次执行体系延伸。政策层面,双方已签署《高等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泰王国教育部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等多个文件,明确了学历互认、课程对接、师资互派、平台共建等核心内容,为合作提供法律和制度基础。在执行机制上,合作正从单一部门主导,转向“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协同推进,以中泰高校校长论坛、中泰职业教育联盟等为载体,构建起常态化交流平台,强化院校对接与成果落地。

合作平台的构建使得中泰教育走向有章可循、可评可督、可持续推进的轨道。合作平台的系统化,正成为驱动中泰教育深层合作、服务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重要保障。未来,教育合作平台还将从项目化向系统化升级,从松散协作迈向机制协同。

数字教育合作 推动中泰数字科技发展

中泰双方长期以来在数字领域保持密切合作与相互支持。自2015年中国提出“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以来,该倡议便与“泰国4.0”产业转型战略形成良性互动,合作领域从最初的海底光缆、互联网数据中心、卫星地面站等基础设施,逐步拓展至5G、人工智能、云服务、大数据等新兴前沿领域。2016年,华为公司将东南亚总部设在泰国曼谷,随后一批中国科技企业也相继在泰投资布局,助力“东部经济走廊数码园”和“泰国数字谷”建设,助力泰国打造区域性数字枢纽和创新平台。

数字技术与教育系统的深度融合,正推动中泰合作迈向机制化与制度化阶段。2022年,两国发布了《中泰关于构建更为稳定、更加繁荣、更可持续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签署了包括科技合作在内的五项双边协议,涉及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信息技术、机器人等多个关键领域。

2023年,在第五届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论坛上,双方发起成立“中泰高校数字教育发展与合作专业委员会”和“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

2024年,“中泰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清迈召开并发布《清迈数字倡议》,明确提出通过建设课程体系、共享平台资源、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数字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赋能应用,标志着中泰教育数字化合作迈入机制建设与框架协同新阶段。

面向未来 共谱中泰合作新篇章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已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工程,更是国际合作与和平共处的桥梁纽带。展望未来,中泰教育合作应紧抓“五个关键”:共识、共享、共建、共育、共赢。一是深化战略共识。继续加强中泰两国教育政策对接,强化顶层设计与机制联动,推动双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二是推进资源共享。加快构建“中泰教育云平台”,整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平台互联,推动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与共用。三是推动机制共建。建立中泰高校校长年度论坛与职业教育联席机制,常态化推动双边教育规划协商。依托“中泰语言与职业教育学院”等平台,推动课程标准共制、教师培训共推、实践基地共建,形成从政策牵引到教学落地的闭环式机制链条。四是强化人才共育。重点将“中泰职业技术教育合作210工程”落细落实,推动中国210个优质专业与泰国本地教育体系实现有效对接,在课程标准、教材建设、实习实训等关键环节形成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建设专业联盟、产业学院等形式,推动“共建—共育—共用”的良性循环。五是实现发展共赢。以教育合作为纽带,带动中泰在经济、科技、人文等领域的联动融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民心深度交融,共同打造中泰命运共同体在教育领域的生动范例与典型样本。

五十载春秋风雨,五十年守望相助。中泰教育合作,既是“中泰一家亲”的生动写照,更是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支柱。回望来路,教育在两国合作大局中始终占据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从语言教学到高等教育、从职业培训到数字赋能,不断架起沟通民心的桥梁。放眼未来,中泰应继续以教育为纽带、以科技为引擎、以人才为支撑,打造更加多元、开放、系统的合作格局。这将有力推动教育合作高质量发展,谱写合作共赢、互学互鉴、民心相通的金色华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叶芮杏 李盛兵,分别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燕京理工学院举办2025年秋季...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艳杰)近日,燕京理工学院举行2025年秋季大型校园招聘会,超...
税务系统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税务系统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职位!为方便考生报考,现将税务系统2026年度考试...
2026年研考报名60问 一、报名资格 1.考生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要符合哪些条件? 2.高职(专科)毕业生可以报名...
天津在部分高校试点开展“智津学... 原标题:天津在部分高校试点开展“智津学堂”夜校工作   记者15日从天津市教委获悉,为满足市民多元化...
陆羽茶业大模型发布 原标题:陆羽茶业大模型发布   日前,安徽农业大学发布陆羽茶业大模型。该大模型由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种质...
教育为桥 谱写中泰交流合作的金... 原标题:谱写中泰交流合作的金色华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泰教育合作持续拓展、成效显著,日益...
网上网下大思政课激励青年逐梦新... 新华社南京10月13日电(记者陈席元)由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水利部、人民日报社、共青团中央、江苏省委...
校园餐问卷只能填满意?辽宁鞍山...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教育局微信公众号10月16日发布情况说明,全文如下: 近日,网络上出现关于我区实验...
国考报名今开始:拟招3.81万...   今日起,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正式开启。共计划招录3.81万人,招录...
事关免费学前教育!河北最新实施... 日前,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我省将逐步免除学前教育保育...
初三先别着急刷套卷,先用真题分... 初三先别着急刷套卷,先用真题分类练弱项中考 初中 学习方法
2026年度国考报名即将开始 ... 新京报讯 10月14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文化遗产青少年人才孵化计划”...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岑逸飞)10月14日上午,“文化遗产青少年人才孵化计划”项目(...
“故事思政”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命...
2026年国考报名10月15日...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即将开始,共计划招录3.81万人。 考生可于10月...
【2026高考倒计时234天】... 2026高考倒计时234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晚清至五四时期的文化潮汐隐含了古典社会与现...
以“五个统一”推动教学关键要素...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推进专业、课程...
国考打破“35岁门槛”具有多重...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工网) 昨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正式发布。...
【评论】“国考”打破35岁报考...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
202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明起报... 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郝孟佳)今天,记者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