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之师”如何锻造
创始人
2025-10-18 09:38:31
0

培养大国工匠必先锻造“工匠之师”。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名单。240个创新团队覆盖职业教育16个专业大类114个专业,在4年建设期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团队的建设不仅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有益的路径,也清晰地勾勒出职业教育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校企破界混编,共解“双师”难题

“双师型”教师短缺是困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创新团队在建设中普遍确立了院校教师与企业导师融合发展机制,有效弥补了“双师型”教师的供需缺口。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北京精雕科技集团共建校企混编团队,20名企业技术人员入驻学校。该校企混编团队探索出“四真两协同”模块化教学的育人模式,即“真岗位、真场景、真项目、真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团队协同授课”。

该校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团队负责人王晓勇介绍,以“零件精密加工实训”为例,一个零件的完整生产过程被拆解为几个核心模块,由最擅长的导师接力指导。工艺方案设计由青年骨干教师授课,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程序编制由企业资深工程师讲授,机床加工实操由全国技术能手指导,工件测量则由经验丰富的教授把关。

“校企混编团队协同授课,教师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指导。”王晓勇说。

“双师”融合发展,不仅是院校教师与产业导师的能力互补,更实现了校企价值共生。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团队与企业共同实施“贵州非遗商品跨境出海项目”。一方面,欢聚集团企业导师直接将独立站技术平台、AI工具应用等前沿技能带入课堂;另一方面,院校教师组建学生运营团队,负责独立站搭建、商品上架等环节,并将项目实战转化为“跨境电商真实项目运营”等8门企业培训课程。

“这种‘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使校企双方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品牌价值提升层面形成了多维共赢格局。”该项目企业方负责人表示。

多个创新团队的实践表明,“双师”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企业专家进课堂”,而是校企双方人员“专兼结合、各司其职、各用其长”,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向结构化、团队化方向发展。数据显示,建设期内各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持续攀升,能够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企业导师数量也大幅度增加,体现出校企协同育人的良好态势。

搭建成长平台,助力教师成长

专注教师发展是创新团队建设的核心任务。围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各创新团队搭建多类型成长平台,构建多层级培训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师能力提升模式。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创新团队基于教师的精准个体画像,按照教学型、科研型、服务型、混合型对教师进行分类培养,实施终身职业成长计划、教学能力攀峰计划、科研创新赋能计划、下企扎根锤技计划4个计划,打造各领域的名师名匠。

“在终身职业成长计划支持下,我积极参加现代交通运输共同体培训,将高铁新技术、新工艺与教学新模块、新任务同步迭代,在科学规划下成功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该校创新团队青年教师马子奕说。

天津职业大学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团队构建了“团队建设与教师提升一体化”模式。该模式将团队任务与教师成长深度绑定,教师在项目攻关、产教融合、竞赛指导、成果转化中实现能力跃迁。“过去做项目是任务,现在做项目既是成果产出,更是能力提升的‘练兵场’。”该创新团队负责人贾海瀛说。

“‘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是让团队建设的每一步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垫脚石’。”天津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翔表示,教师的个体经验也能沉淀为团队资源,实现了“个人能力—团队成果—行业辐射”的价值升级。

教师在成长路上并非单打独斗。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团队构建了校企“双导师”支持体系,精准补齐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转化能力。

该创新团队新进教师吴修娟在企业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嵌入式”实践,企业导师负责带教研发能力,资深教师同步指导教学方法。“我不仅学到了企业技术,更学会了如何将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实践教学能力。”吴修娟说。

重构课堂形态,培养能工巧匠

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创新团队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尺。建设期内,各团队以模块化教学为突破口,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园林技术专业创新团队推行“岗课融合”模块化教学改革,将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深度融合。该创新团队将园林专业课程重构为“生产—设计—施工”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设子任务。例如,在“园林施工模块”中,学生需完成从测量、预算到现场施工的全流程任务。

针对集成电路产业急需的版图设计工程师等4个核心就业岗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集成电路技术专业创新团队推进“联产承包”模块化教学改革。“联”是指联合产业共建模块化教学微团队,“包”是指微团队对实训场景、课程资源、技能培养、高质量就业4项“全程包干”。

“从学生进入专业模块课程学习开始,教学微团队全程辅导、全员协助学生掌握技能,直至学生高质量就业,实现教学要素与生产过程紧密耦合,技能培养与岗位需求真实对接,确保人才高质量产出。”该创新团队负责人许志良说。

创新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正在改变职业教育的课堂。

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的一堂“动力电池故障诊断”课上,学生先在智慧教室通过智能系统高效制定出诊断方案,然后进入智慧车间,先通过VR在电池包数字孪生模型中进行零风险拆装演练,再佩戴AR眼镜在真实台架上操作,利用人工智能进行信息增强和操作导航。

“在整个过程中,‘人’始终是决策和行动的主体,而‘机’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认知工具、安全环境和效率支持。这种人机协同,最终培养的是学生解决产业一线复杂技术问题和技术优化革新的综合能力,这正是我们培养新时代能工巧匠的创新路径。”该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欧阳波仪说。

工匠之师,如何锻造?这条由国家级创新团队率先探索的路径,为我国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8日 第01版

作者:本报记者 欧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考”年龄放宽 意义不止“调...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周晓柯 10月14日,“国考”公告发布,明确将报考年龄从...
10.57亿元!山西省财政厅助... 近日记者获悉,为进一步强化我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省财政厅在秋季开学前及早下达2025年支持学前教...
事关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这场推进... “把县中振兴作为办强办优基础教育的大事来抓,扩大县中教育资源,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10月14日...
@研考生 注意!多所高校优化2... 日前,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已正式启动,网上正式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
学术探讨|高校“数字思政”的内... (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彭磊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校学生正...
2026年国考税务局专业目录大... 2026年国考税务专业目录相关信息总结 1.核心变动:26年国考税务局专业目录大幅调整,专业数量从原...
“法治非遗课堂”进校园 10月14日,张家港市乐余镇在崇实初级中学开展“法治非遗课堂”进校园活动,为青少年法治素养与文化素养...
共商和合共生新秩序 通州·全球...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李昉)17日,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5)在北京开幕,来自海内外的...
12355青春自护 | 一个与... 导读 如何与孩子沟通才能让孩子理解父母?孩子听不进去我们的话怎么办?这或许是没能掌握有效沟通的原则。...
“工匠之师”如何锻造 培养大国工匠必先锻造“工匠之师”。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
加速推进县中振兴,背后有怎样的... 近日, 全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现场推进会 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加速推进县中振兴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战略...
刘波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孙竞)据教育部官网消息,日前,中央批准:刘波同志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
国外高校构筑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 体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青...
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项目优势 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项目具有以下核心优势: 一、学术权威与证书体系 多证书认证:完成项目可获得博士后...
湖南省2026年计划选拔选调生...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攀)今日,湖南省委组织部发布《湖南省2026年选调生选...
33岁,地质工程博士毕业4年,... 2010年高考,小王只考上了一所双非本科——某省属高校的地质学专业。身边人一听“地质”,就会问:“这...
2025年度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 广大考生朋友: 2025年度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将于10月18日至19日举行,本次考试采用电子化考试...
以评价改革激发班主任育人活力 要改变班主任的工作状态,需要从教育评价机制入手,调整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近年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