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为纽带,连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
创始人
2024-04-28 21:01:53
0

原标题:以美育为纽带,连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

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以“One Space,More Chance(一个空间,无限选择)”为展览主题,亮相2024年米兰设计周中国周,通过生动的视频和海报产品,向全世界传递副中心在绿色城市打造过程中的创新方案和发展成果,展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成果以及宜居宜业的全新城市风貌。美好生活离不开“美”的滋养,美育作为提升审美素养的关键力量,能够帮助人们深化对美的感知与理解,坚定我们的生活信念,激励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让生命焕发勃勃生机。

不仅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近年来,还有不少地方积极探索,深入挖掘并利用当地的历史街区、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艺术场所的丰富资源,精心策划并组织展会活动、戏剧表演、文艺展出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凝聚审美共识,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开展美育教育,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城市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同时,美育教育的创新实践,也为城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如福州以三坊七巷为载体,打造“有福之州”的城市主题。三坊七巷属于当地特色建筑形态,是中国古代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通过保留老街故居,改拆为修,让古街区的空间形态和场所内涵融入当下,将厚重历史转化为现代人身居其中、可触可感的文化体验;在浙江杭州,一座融合宋韵文化与亚洲植物文化的“亚洲花卉主题园”,以花为媒、铭刻亚运记忆,向人们传递合作开创美好未来的心愿,成为热门打卡地……这些城市以美的创造为打造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写下生动注脚,构筑起城市文化建设新高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当美的创造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当美的存在浸润着城市中每一位居民,城市的人文精神将愈加璀璨、城市文化建设的脉络将愈发清晰。城市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不仅具有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等功能,更有益于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对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创新美育工作思路和途径,构建起“大美育”崭新格局,通过美的创造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强化美育资源供给,以美育为引擎,为城市文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此过程中,需精准把握美育资源供给的方向与核心,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这一宝贵财富,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提炼具有地域性、独特性的美学基因。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由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构成,凝聚着当地人的共同情感和价值观念,也形塑着独特的城市文化主题。以湖南常德老河街为例,历史上常德曾遭受七次毁城之灾,又七次重建。这里的古城、古街,一次次从废墟中重生并不断展现新面貌,靠的正是那割不断、毁不掉的文化根脉。如今,常德老河街呈现出独特文韵,让人们感受着古城的文化魅力。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只有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激发文化生命力、增强城市韵味。

创新美育内容形式,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松花江畔,被誉为“冰城”的哈尔滨,形成了冰雪节庆、冰雪艺术、冰雪文化、冰雪体育等一大批独具北国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展现了这座城市独有的地理风貌与文化底蕴,引来世界瞩目。哈尔滨充分运用丰富的冰雪资源和人文风情,发展冰雪产业经济,展现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之美。同时,哈尔滨的走红,离不开用新技术新媒介呈现城市文化的持续探索。善用数字媒介,并不是简单将城市故事“搬上网”,而是通过对传统节庆、民俗和生活方式的现代演绎,将现代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融入历史文脉,塑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形象,赋予城市文化更大吸引力。数字媒介塑造的城市文化新景观新体验,令人眼前一亮、心有所动,让更多人记住一处景、爱上一座城。

加大美育普及力度,涵养市民人文素养。市民审美能力的提升,关乎城市文化的整体塑造和提升。美育的普及,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更能够推动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上海市政府依托文化基础设施优势,组织全市200余家专业文化艺术场馆机构“打开围墙”,开展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近8000场,与市民共享艺术之美,让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歌舞剧团、剧院能够走进寻常百姓家,持续打造上海市的“文化地标”。这种开放的姿态,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亲身体验艺术魅力的宝贵机会,更在无形中推动了城市美育共同体构建,让美育的涓涓细流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如此,期待更多地方立足本地特色,开放新型文化空间,以城市规划的视角谋篇布局,打造更多市民美育实践的生动课堂,让城市因美而更动人、市民因美育而更幸福。

美育,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正在为城市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美育赋能城市文化建设,牵引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归根结底是人民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以美育为纽带,连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打造更加美丽、文明、和谐的城市家园,让城市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地、成为展现中华文化之美的重要窗口。

(作者:倪宇婷,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教育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多环节提高人岗适配度 原标题:多环节提高人岗适配度今年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态势向新向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和扩大就...
教师改进教学有了新工具 原标题:教师改进教学有了新工具这是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开展的一节习作教学课:任课教师引导...
“以立促破”激发创新活力 原标题:“以立促破”激发创新活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使科研导向更明确,让我能全身心投入到‘扎到根、捅破...
聚心聚智聚力,系统推进地学教育... 原标题:聚心聚智聚力,系统推进地学教育创新发展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紫云英高效机收装备成功研发 原标题:紫云英高效机收装备成功研发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植物紫云英素有“绿肥之王”的美...
科学家成功创建“热薛定谔猫态” 原标题:科学家成功创建“热薛定谔猫态”薛定谔猫态是指量子对象同时处于两种矛盾状态的叠加现象。这一思想...
“县中振兴”值得期盼 原标题:【新闻随笔】“县中振兴”值得期盼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负责人在“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提...
研究发现丘脑在意识体验中发挥重... 原标题:研究发现丘脑在意识体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人类思维活动的基础与核心,意识体验如何产生,它的...
重庆高新区:给课堂装上“智慧引... 原标题:重庆高新区:给课堂装上“智慧引擎”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随堂练习,接下来请大家在点阵纸上...
科学家攻克金属稳定性难题 原标题:科学家攻克金属稳定性难题 金属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能源、交通等领域。但当金属受...
“避险好办法,应急在心中”主题... 人民网北京4月3日电 在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避险好办法,应急在心中”全国中小学...
莫言戏剧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 人民网北京4月3日电 近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创造:莫言戏剧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来自...
新成果揭示植物病毒“作恶”过程 原标题:新成果揭示植物病毒“作恶”过程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也开始“兴风作浪...
中澳科学家联手探寻中子星“体重... 原标题:中澳科学家联手探寻中子星“体重密码”中子星的直径仅为20多千米,切面相当于北京四环内区域大小...
神经炎症失控原因被揭示 原标题:神经炎症失控原因被揭示记者从清华大学药学院获悉,该院丁胜团队近日首次揭示限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
我科学家提出单原子催化剂设计全... 原标题:我科学家提出单原子催化剂设计全新理论模型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路军岭教授团队与...
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 原标题: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眼下,即将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正忙于毕业论文修改答辩。近期,北京邮电...
以前闷在教室里 现在跟着地图走 原标题:以前闷在教室里 现在跟着地图走“以前总闷在教室里,现在跟着云地图走,思政课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新项目探寻作物“滋味基因密码” 原标题:新项目探寻作物“滋味基因密码”  由湖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