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为国“听海” “一站到底”
创始人
2025-03-02 04:42:10
0

原标题:【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⑥】杨士莪:为国“听海” “一站到底”

“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2022年9月,“90后”院士杨士莪为00后新生上课的视频刷屏朋友圈。

课堂上,9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深情讲述,用饱含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人生经历,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国防建设。

水声学科,对国家安全有着特殊重要性——在海水中,只有声波能远距离传播,人类所有“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几乎都要依托水声科学的发展来实现。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奠基人之一、全国最早的水声领域研究专家之一,杨士莪参与研制水声定位系统,并完成一系列长基线、短基线和超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为中国水声学科建设、制定水声发展规划作出了贡献,为我国万里海疆装上“耳朵”和“眼睛”,筑牢“水下国门”。

令人痛惜的是,2024年3月19日,杨士莪溘然长逝。这位一心致力提携后学、为国听海一生的大先生走了。

无论是在科研前线还是三尺讲台,无论是青春岁月还是耄耋之年,他都以坚定挺拔的“站”姿,坚守内心最笃定的热爱与选择,被学生们亲切称为“一站到底”院士。

他的科研道路,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选择研究方向的标准只有一个——让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祖国底气十足地“站起来”。

这种强烈的爱国心源自他的童年经历。杨士莪生于1931年,彼时的中国遍地战火,他和家人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地辗转河南、天津、北京、重庆等地,一颗强国梦的种子在心灵深处生根发芽。1947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之际,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听说刚成立的大连第一海军学校物理教师紧缺,他报名参军,入校任教。1952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筹建,他又奉调北上。1957年,他被派往苏联,改行学习国家亟需的水声学科。短短七年间,从普通物理到天文测量再到海道测量,杨士莪几易专业,都是为了祖国需要。

在苏联学习期间,杨士莪发现有两个关键技术实验室对外国人大门紧闭。

“真正尖端的东西,你想从国外学,从国外买,是做不到的。”杨士莪立下志向:为国攻关,自己干!于是,回国后,杨士莪便在哈军工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为国防建设服务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如今,哈尔滨工程大学已成为国家水声事业发展的人才库、专家库和水声技术基础研究中心,我国水声行业6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70%以上高级专家,都从这里走出。

杨士莪对我国水声事业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在制定我国水声发展规划、确定水声学科研究方向、指导我国重大水声科研和工程项目中,他都起了核心作用。作为中国水声定位方法最早的提出者和技术决策者,杨士莪为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定位系统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中国水动力噪声研究先行者之一,他主持设计建造我国首个针对声学研究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解决了国际上悬而未决的难题;作为我国首次南海水声科学综合考察队队长和首席科学家,他带领团队筹划、奔波十年整,终于推动科考成功进行,迈出了中国水声界从浅海走向深海的第一步……

退休后,杨士莪依然脚步不停。90岁高龄的他还参与了两次科学考察。

各种荣誉和头衔纷至沓来。杨士莪却常常缺席颁奖活动——当领奖与频繁的海上实验、学术会议冲突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与其站上领奖台,不如让我站上讲台,好好地给学生们上课,给他们解惑。”

的确,杨士莪不仅在科研领域“站”得坚定,更在育人岗位上“站”得执着。

虽然常年忙于科研,但杨士莪从不放松教学。遇到重要科研任务需要外出,他便调整上课时间,回来后,第一时间给学生补上。

“我很幸运,年轻时遇到许多好老师。我深知良师对于人的重要性,所以更要教好青年们。”耄耋之年,杨士莪仍承担着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诸多教学工作,每一堂课,他都精心准备,并且坚持站着为大家授课。学生们看着心疼,为他搬来椅子,但每次他都笑着挪开:“从我开始做老师起,就习惯站着讲。这样多好!我讲得自在,大家看得真切。”

“上先生的课须臾不敢偷懒。”哈工程水声工程学院教授朴胜春说。他读研究生时一直跟着杨士莪学习,先生讲课时的认真严谨,对他影响至深。“研一时,先生开设了‘水声传播原理’课程,这个研究方向的学生只有我一人,但是每堂课先生都工工整整地板书,写满整块黑板,几十个学时的课程从头到尾下来,从未偷工减料。”

“先生不仅上课认真,做科研试验更是一丝不苟。”哈工程水声工程学院教授李秀坤第一次跟随杨士莪去做外场实验,便刷新了自己的认知,“原想着作为项目负责人,先生应该坐镇指挥就可以了,没承想,从试验设备装配情况到现场基阵布阵位置,再到海洋水文条件监测,先生都亲临一线,详细过问、现场解决。”

“科研上玩不了花招,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只有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干成的事才是实实在在的。”在杨士莪的严格要求下,团队每次试验前都做足功课,海试时几乎从未因准备工作不足出现过问题。

“先生不仅教我们做学问,让我们在研究上‘站得住’;还教我们做人,让我们一生‘站得直’。”哈工程水声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海刚第一次拜见先生就“惨遭批评”,“第一次去先生家,没听师兄的劝,出于礼貌,拎了一袋苹果。原本笑眯眯的先生顿时脸一板:‘我早就定了规矩,不许学生送礼。就算是出于好心,也不能助长歪风!’我只好乖乖地把苹果拎了回去。”在水声工程学院,不让学生花一分钱的传统延续至今。

以俭养德、恬淡似水。杨士莪生活简朴,一件旧夹克、一块旧手表、一辆旧自行车常年相伴。出差坐飞机,都是买票价较低的红眼航班,出海做实验,也尽量租借便宜实用的民船,“我们国家处处需要钱,把科研经费省下来,用在刀刃上”。但他对学生却十分慷慨,先后向家乡的南阳理工学院、母校南开中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捐出300万元设立教育基金。

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杨士莪累计培养了110多名硕士、博士。2022年,杨士莪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烨烨其士,护千桅篷帆守镇疆海;菁菁者莪,开一派学问听寻水声。”斯人已逝,但其开创的水声事业和坚守的铸魂育人精神,犹如茫茫大海上高耸的灯塔,指引着济济后来者,共同守护祖国的辽阔海疆……

(记者 张士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做好师资调配,科学应对人口波动 近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以学科调剂、进城选调、跨系统安置等方式推行教师转岗分流,应对生源锐减导致的...
广东省名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42亿元!“十四五”时期中央财... 9月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十...
复旦、交大教授推荐的「上海心理... 一、心理问题已成青少年与家庭的“隐形压力” 近年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多位心理学与医学教授在公开...
自贡高新区“开学第一课”:赓续... 9月4日,自贡高新区走进绿盛实验学校,精心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开学第一课”。本次活动作为高新区纪念...
小学一年级语文《选词填空》专项... 选词填空练习1 ,查看大图 选词填空练习2 1、 和 禾 ( )气 ( )苗 ( )田 ( )好 2...
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学校202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版英语教材真有那么难?“越用... 才刚开学,就有机构又开始在网上制造新一波焦虑,发布如“高考英语配音员吐槽教材难”“三升四的家长崩了,...
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均衡分配学生和师资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齐琪)记者4日从教...
加强专业自然教育营地建设 (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自然教育营地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为培养青少年对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推...
吴中“开学第一课”法治种子播心... 本报讯(通讯员 孟璐珺)新学期伊始,苏州市吴中区司法局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法治...
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作者:熊璋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研究) 近...
直接面试!2025下半年绵阳市... 每日推送四川编制、福利、多岗等好工作招聘! 回复【人工】考试答疑 回复【报名】获取每日报名信息汇...
教育部: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总课... 9月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会上...
【面试真题解析】2024年3月... 2024年3月30日上午河北省直遴选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第一题 领导曾作“松柳之喻”∶共产党员要像柳树...
双非/低均分/无语言,我20天... 截至昨日 第三方独立顾问平台OfferEasy 已成功帮助15719位留学生 进入理想名校 下签率已...
首个全国科普月掀起爱科学热潮 原标题:首个全国科普月掀起爱科学热潮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于9月1日全面启动,全国各地举办了精彩纷呈、形...
抓住五大关键点筑牢发展之基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力量,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与优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