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小而精”,提升人才综合竞争力
创始人
2025-03-04 20:22:15
0

原标题:定位“小而精”,提升人才综合竞争力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人才培养是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当前,全球竞争日益激烈,技术迭代更新不断加快,环境资源约束逐步趋紧,都对我国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革新,以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微专业作为当下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它通过聚焦战略性新兴领域,定制化交叉组合各类职业发展中所需的核心知识模块,开展以“小而精”为特征的系统性针对性训练,从而助力人才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40多所高校和职业院校围绕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等热门领域,陆续创设了近200个特色鲜明的微专业,以突破核心专业边界的跨学科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和响应行业实际需求。“能学新知识、能长真本事”的微专业正值火热,有望在未来深度融入各专业的课程建设改革中,成为主流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相比于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微专业将发挥锚定前沿需求、课程专精和个性化定制化培养等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彰显作为。

个性化培养方案设计,契合各类人才发展需求。微专业虽被冠以“专业”之名,但较主修或辅修专业具有更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在培养方式上,微专业学制一般为半年到两年,设置5至10门融合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的核心课程,课程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灵活调配时间,高效且弹性的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程内容上,微专业坚持问题导向,主要结合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实际社会需求设置重点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深度了解当下的科技前沿和产业前沿发展趋势,提升相应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在主修专业之外,为学生打开了探索新领域的窗口。

协同化多方资源对接,加速学术成果有效落地。在微专业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高校的学术资源优势与业界的产业实践优势,不断加强双方的深度交流与合作,集合多方力量与智慧提升微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定制化服务产品供给,促进专业价值多维实现。微专业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的理念,契合了多样化主体的实际需求。在服务政府方面,通过打造科学研究与资政建议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目标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在服务企业方面,微专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以多样的教学形式与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企业定制化技能培训提供了新模式。

焕新学科价值内涵,推动传统文化赓续相承。微专业通过传统学科现代化、新兴知识学科化,将历史与现代文化课程相结合,在实践中揭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增强学生的家国使命与文化责任感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例如,北京大学的文明探源考古微专业项目立足考古实证等多个角度溯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推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北京林业大学的自然遗产保护与传承课程涵盖了对自然资源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等内容,增强了文化传承的自觉性。此外,微专业在跨学科交叉背景下,既融入了中华文明底蕴,也蕴含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文化思想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打造现代科技场景下的新兴课程群,为文化影响力的拓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例如,在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的虚拟现实与数字文化生产、传媒汉语与跨文化交流等微专业中,学生可以通过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和专题学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同时也能够充分了解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人才需求,运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多元化合作平台搭建,助力国际交流拓展升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跨文化互动需要不断拓宽教育资源的融入性,微专业的设置为构建开放多元的互联共享平台提供了有益借鉴。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在跨学科背景下联动国外高校或国际组织,围绕气候变化、国际治理等全球性议题,开展中外合作教学或定制化的“1+1”双学位项目,通过国际访学、跨国学术论坛、海外实习等设置,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此外,微专业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引入多方参与的在线平台与课程资源,为各国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从而精准捕捉国际前沿发展动向,形成跨文化的学术与实践共享网络,为推动现代知识技术在全球广泛传播开辟了有效路径。

作为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益尝试,微专业通过更加灵活且富有前瞻性的课程设计,在跨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中已经展现出突出的优势与价值。未来,伴随着新兴产业催生经济社会深刻变革,需要继续探索需求导向下的教育形态拓展,不断与时俱进地集成政产学研用的多方力量和智慧,加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紧密衔接与协同配合,推动高校与企业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协作,在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造性的卓越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形成引领教育变革的持久动力。

(作者:陈 浩,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重学”是旨向 “育能”是目的 在山东省东营市清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正围绕“半”字组词。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思考表示时间...
“公参民”学校转公记 一个月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发布的《罗湖区2025年小学一年级学位申请指南》引发全城热议:百仕...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首批毕业生有... 中新网北京7月16日电(周昕)记者15日从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启动三年以...
盛世清北:清华社会科学学院政治... 盛世清北专注清北硕博辅导十余年,凭借对清华大学考研真题的深入剖析、对命题规律的精准把握以及无数成功辅...
延边:教育事业十年发展成就斐然... 央广网长春7月17日消息(记者张学龙)为改善办学条件,2015年以来,延边州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力度...
南开大学在津投档分数线确定! 南开大学2025年 在津本科普通批投档分数线公布 在天津预计共录取620人 “物理+化学”组 工科、...
毕业即月薪过万的本科生不足10... 大学毕业生薪资收入的话题备受关注。刚毕业就能拿高薪的毕业生到底有多少?哪些职业人群收入相对更高呢? ...
家有大学新生必看!2025高校... 当前,全国各地陆续开启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部分高校录取通知书已经开始寄出,莘莘学子即将奔赴心仪的高校。...
山东枣庄一中援疆教师胡乐香:助... “感谢胡老师一年来的关心与帮助,如果没有您的悉心教导,我可能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近日,家住新疆乌...
今年考研人数真的变少了吗?数据... 择校福利: 最近后台私聊择校的越来越多了,老师打算从今天开始,每天帮10名同学分析择校,尽我所能帮大...
菏泽市高二语文联考阅卷报告 菏泽市高二语文联考阅卷报告 4题阅卷报告 1.原题呈现: 科学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提要或摘要,可以让...
大连市教育局关于领取2025年... 根据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安排,现将领取大连市2025年春季教师资格证书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发证对象 ...
思政课,不止四十五分钟(师说) 什么样的思政课和教师受学生喜爱?从教15年,我的感受是:思政课既要把道理讲明白,也要把人心讲热乎,既...
3年来,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取得... 自2022年起,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这项高端人才自主培养的“国...
从“专业”到“项目”:高校人才... 对于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准新生”来说,这无疑是个全新的机遇—— 近日,复旦大学发布面向2025级本科...
戴上VR眼镜,“穿越”万年体验... 原标题:戴上VR眼镜,“穿越”万年体验中华文明走进稻田插秧、与年轻书生一同进京赶考……这些经历在第三...
AI便携系统1秒内完成视网膜图... 原标题:AI便携系统1秒内完成视网膜图像分析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5日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
周尧:以虫治虫护麦田 学术正名... 原标题:周尧:以虫治虫护麦田 学术正名扬国威“中国昆虫种类估计15万种以上,已定名不足2.5万种,只...
BEC高级作文比你想的难?很多... 🔥BEC备考计划,免费定制🔥 在BEC高级考试中,写作(Writing)部分可谓是最容易“拉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