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创新热情 贡献青春力量
创始人
2025-03-04 22:42:59
0

原标题:【光明时评】燃烧创新热情 贡献青春力量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表示:“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这场由教育部主办、以“创新”为名的青年赛事,吸引了来自全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学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报名参赛。在激励国际大学生走向广阔创新舞台、增进中外科技交流的同时,也为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展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开启了新征程,为当代青年创新创造、成长成才、投身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厚植广袤沃土。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通过加强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等,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人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提供了重要指导和行动指南,也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创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战略目标。近年来,中国青年创新教育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开展、竞赛成果、科技教育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例如,2023年财政部下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预算1亿元,用于支持各地依托省域内高校建设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和专业方向,2023年国内众多高校已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必修或选修体系,部分学校还设立了创新创业专业或辅修专业,为青年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机会。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年正式启动以来,已经举办了十届,各类获奖项目的质量和创新性不断提升。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技术等前沿科技不断涌现,新技术与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为青年创新创造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青年人的自身优势和发展特点使其能够更快地接触和掌握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创新创造中,持续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领域中极具活力和潜力的群体,高效、完全、充分利用好青年创新资源是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助推力量,必须高度重视青年创新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才。

如何让更多敢闯会创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首先,需要打造更具活力效能的体制机制。紧密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出台专项政策鼓励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加大对青年创新教育的投入。其次,改革课程设置,融入前沿科技知识与创新实践课程,打破学科壁垒,培养跨学科思维。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青年提供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的机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最后,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摒弃单一的学术成绩评价,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考量。加大资金支持,设立青年创新基金,鼓励大胆探索,消除后顾之忧,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才。

培养敢闯会创的青年科技人才,也离不开亲和友好的社会环境。弘扬创新精神,通过媒体广泛宣传青年创新创造成功案例,树立榜样,激发青年的奋斗热情。同时,将创新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平台建设上,加大投入打造创新孵化基地,为青年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支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助力他们在创新创造的道路上绽放光彩。

培养敢闯会创的青年科技人才,还要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对外交流活动,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世界科技潮流,广泛参与国际科技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等,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与创新理念,互相借鉴,不断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在交流碰撞中点燃智慧火花,在共同解决全球性科技难题过程中架起友谊桥梁,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科研视角碰撞带来启发,共同推动全球科技进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培养敢闯会创的青年科技人才,还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火热的实践中。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敢闯会创的青年科技人才相继涌现,立足创新与实干,以创新为刃、披荆斩棘、勇攀高峰,积极投身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洪流,以新技术、新模式助推新的业态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书写壮丽篇章!

(作者:高洪波,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南大学将举行建校120周年系...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西南大学正式发布12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2026年4...
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原标题: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4月15日至16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昆明...
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研发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创新团队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成功研发出我...
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 原标题: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记者4月15日获悉,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日前在广东阳江技师学院挂牌成...
葛道凯:扎根中国大地 全面汇聚...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开展策划,推出...
赵险峰:高校要坚持特色发展、各... “教育强国,‘强’的使命任务在高等教育。高校如何做到自强卓越?在我看来,一定要坚持特色发展、各展所强...
教育部:将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李依环)教育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 原标题: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开赛16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湖南省长沙...
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原标题: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但它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巨大机...
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 原标题: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
百余名博士扎根老城区   “感受到了满满诚意!”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博士潘思同,搬进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提供的人才房,看着宽敞明...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   “我家孩子才9岁,这半年体重增加了20斤”“孩子胖了,非常不喜欢动”……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
把科技人才“送”到企业创新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创新型科技...
以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变革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丁雅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
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 原标题: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的名师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数艺交融,创想未来”系列活动。...
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 原标题: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
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 原标题: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业梦想“当全国首支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的...
吉首大学:“四大行动”促学生全... 原标题:“四大行动”促学生全面发展“原来,制作一斤绿茶竟要56000多颗芽头,茶农要在枝头上采摘56...
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 原标题: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我们刚从洛川调研回来,在那里的苹果树干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4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