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造就更多服务乡村振兴的乡土人才
创始人
2025-03-25 09:04:03
0

原标题:培育造就更多服务乡村振兴的乡土人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越来越多“新农人”耕耘在乡村一线,从农业科技试验田到农产品加工车间,从新型农业合作社到电商直播间,处处可见他们播洒汗水、闪耀智慧的忙碌身影。

“新农人”带着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逐梦广阔农村,建功希望的田野,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支撑是关键,必须培育造就更多乡土人才、“新农人”。

“新农人”是支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

“新农人”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高素质农民。“有文化、懂技术”是“新农人”与传统农民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科学文化素养较高,能将科学技术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劳动效率,让自身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他们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能。“善经营、会管理”要求“新农人”不仅应成为种田能手,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还应成为经营能手,解决“如何致富”难题,凭借先进的经营理念、较强的管理能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带头走上致富路。

统计显示,我国已培育形成了40多万人的农业科研队伍、620多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00多万名高素质农民,“新农人”队伍持续壮大,这一群体在乡村人才振兴、产业发展、科技推广、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积极贡献。

培育“新农人”亟待突破瓶颈

党和国家倡导培育更多“新农人”,各地及相关机构也积极推动,如国家开放大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项目、中国农业大学建设农业“科技小院”、华中农业大学开展“头雁领航”行动等。但现实中,“新农人”的培育仍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需要针对性破解。

思想认识不实。对“新农人”在支撑推动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致使“新农人”培育相关政策落实力度欠缺,倡导鼓励偏多,针对性操作性不足,难以满足实践需要;短期追求多、长远考虑少,且资源配置重复叠加,未形成合力。

培育质量不高。总体来看,一些院校的涉农人才培养还存在理念相对滞后、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薄弱、优秀师资匮乏等问题。不少涉农办学机构生师比、生均设备等配置不达标;培养模式单一,整合政府、行业、企业资源能力不足,按需培养、订单式培养、学徒制培养等难以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程度不深。

工作合力不强。国家重视“新农人”的培育,频频出台政策,推动实施系列项目计划,各地也联动实施优惠措施,推动孵化培育“新农人”。但“新农人”的培育涉及部门多,过程链条复杂,需要政策配套和多部门协调配合,实践中往往因政策配套不足、部门协力不理想而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资源整合利用仍待优化。

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精准培育“新农人”

新时代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壮大农村各类实用人才队伍是核心和关键。为此,应花大气力、下真功夫培育适合农业农村,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新农人”,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以整体性治理理念强化政策供给。要完善政策设计,增强政策的有效性,突破部门藩篱,将相关项目、计划等予以整合,发挥最佳的组合性效应。政策执行中增强协同性,减少资源的稀释与内耗,构建协调一致、合作有序、参与有力的机制,形成合力。

以明确功能定位加大培养供给。明确“新农人”培养定位,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学农爱农、强农兴农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等价值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引导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设立“新农人”培养相关专业或方向,开设切适课程,接续培养更多具有乡村振兴情怀的后备人才。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回乡创业者的培训,将他们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培育一批留得住、用得好的“乡创客”“田秀才”“土专家”。

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赢得认同。“新农人”必须经历现实与理想的碰撞磨合、经过实践检验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赢得社会认可。要切实提高“新农人”培养质量,整合优化资源,强化培育体系,将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农村广播电视学校、镇村成人文化学校等整合为多功能的“新农人”培育综合体,开展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文化教育等。统筹教育、人社、农业等部门涉农项目、经费等,提高资源效益。广开门路、开拓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并增强税收减免、土地供应、财政补贴等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开设契合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

以多方协力营造良好环境。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宣传“三农”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新农人”行列,为乡村振兴增添力量。建立政策执行跟踪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完善措施,增强“新农人”投身农业农村的信心决心。要加强宣传引导,挖掘“新农人”典型案例,提高社会各界对“新农人”的认知度认可度。支持“新农人”参加职业资格评定、技能等级认定、职称评审等,激发“新农人”扎根乡村的热情。要不断提高“新农人”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增强“新农人”的认同感归属感。

(作者:邬跃,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之江观察:当好AI时代“大先生...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在人工智能重塑知识传播方式的今天,教育的本质反而更加清晰:它不仅是知识的...
韩国2026年实行“小学生家长... 综合韩联社、《韩民族日报》和《韩国时报》等韩媒7日报道,韩国光州市2022年起试点推行的“小学生家长...
重庆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
收藏!2025年四川省会计人员... 根据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川财规〔...
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将教育家... 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市领导看望慰问教师代表 9月9日,副市长蔡洪峰到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看望慰问我市部分一线教师代表。 蔡洪峰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安全竞... 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孙竞、李依环) 近日,2025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安全竞赛在北京邮...
“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 “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思想纵横) 小孩子成长太快,而衣服太小,就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
教师节特别评论丨今天,为何我们... 今天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无数的老师,被无尽的祝福,无尽的光环拥抱在怀。 然而,不必讳言,当前,教师...
数十载开拓信息科学 一辈子潜心... 原标题:数十载开拓信息科学 一辈子潜心培育英才   1974年5月19日,一份凝聚着数位青年学者心血...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书写教育强...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充分肯定他们展现了人民教师的情怀和担当...
学院党委致教职员工的教师节贺信 学院党委致教职员工的教师节贺信 全体教职员工: 玉宇秋澄,丹桂初芬。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谨向长...
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本报讯 记者荆文娜报道 新学期开始,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
12项举措加强教师待遇保障 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省教育厅等七部门日前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围绕医...
9月12日报名!下半年教资认定... 2025年临沂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第三批次通告 (公告节选) 一、对象范围 (一)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
【福运榕城】参加2025年法律... 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将于9月13日-14日(9:00-12:00、14:30...
人民论坛网评 | 大力弘扬尊师...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
科学规划是缓解开学焦虑良方 科学规划的核心在于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新学期伊始,家长们的“开学焦虑”又成了热点话题。从反复核对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