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人群非接触式高精度房颤诊断实现
创始人
2025-05-23 10:21:19
0

原标题:大规模人群非接触式高精度房颤诊断实现

  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陈彦教授研究团队基于心脏电—机械耦合机制,利用毫米波雷达感知技术,首次实现大规模人群的非接触式高精度房颤诊断。相关研究成果5月20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其全球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我国成年人群的房颤总体患病率为1.6%。房颤具有渐进性发展的特点,其病程可从偶发性房颤逐渐进展为持续性房颤,最终发展为难治性永久性房颤。这一特点决定了早期诊断与及时干预的关键作用,对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卒中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是房颤诊断金标准,但传统心电图检测仅能持续10秒至数分钟,往往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动态心电图等可穿戴技术也难以在无症状初期长期应用。因此,如何在首例并发症发生前实现早期诊断,仍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

  研究人员介绍,房颤发生时,心脏电脉冲的有序传导遭到破坏,紊乱的电信号在心房内无序传播导致节律失调。这种电生理紊乱会引发异常的机械运动,进而驱动胸壁位移形成体表机械波动,该现象可被毫米波雷达检测。这为通过体表机械运动分析诊断房颤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团队提出基于知识迁移的网络架构,创新性地建立了心脏电活动与机械运动模态的关联映射,利用经过百年验证的心电图信号特征来辅助神经网络识别房颤特有的异常机械波动。该系统实现了非接触、免操作、无需穿戴设备的检测方式,在大型临床验证中达到了接近心电图诊断的检测性能。该系统在6258例受试者中进行了测试,检测灵敏度达0.844,特异度达0.995。在对27例房颤发作高风险受试者的日常主动监测中,系统成功在临床确诊前识别出2例房颤患者。(记者吴长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家庭作业不该成家长作业 在刚刚过去的暑期,不少学生家长为给孩子恶补暑假作业而发愁,特别是一些低年级学生的手抄报、假期旅行打卡...
专项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强教师队伍... 本报北京9月7日电 (记者吴月)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十四五”时期,围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中央财政累计...
焦虑“内卷”困扰多!五招重拾生...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邹伟瑜通讯员盛丽娟 “鸡娃”“学区房”“996”“上岸”……这些被视作“奋斗符号”...
“智能交互实验教学关键技术研究... 人民网北京9月8日电 (记者李昉)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平安中国)”重...
此家长会,非彼家长会 日前,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几所著名高校举办大学新生家长会的消息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一些专家批评这是大...
教育部要求各地落实师德违规“零... 教育部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展成效。 据介绍,教育部从严从...
当好大先生 做好引路人 □于晴 第41个教师节即将到来,这是属于人民教师的光荣节日。教师,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
法考培训中心:法律职业梦想的助... 法大法考是典型的法考培训中心,依托中国政法大学深厚的法学教育资源,拥有三十余年培训经验。该中心汇聚高...
点亮少年科创梦想 多地举行多场... 原标题:全国科普月 | 点亮少年科创梦想 多地举行多场科普活动让科学触手可及9月6日,南京科技馆内光...
教育部:大力提升育人能力 不断... 原标题:大力提升育人能力 不断改善教师待遇5日,教育部举行“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发布会,介绍...
王鹤源:逐梦蓝天的科技少年 原标题:王鹤源:逐梦蓝天的科技少年 “每一次飞行都是新的挑战,每一次比赛都是成长的阶梯。”这是202...
福建省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 各位考生: 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将于9月13日举行。为确保广大考生顺利应考,我...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推动职... □ 周爱青 “双师型”教师是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
以更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全国所有幼儿园学前一年约1200万儿童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新学期。根据《关于逐步推行...
永登公安交警开展开学第一课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涉校道路交通事故,9月5日,永登公安交警...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高三上学...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就整体性质而言,《山海经》是一部山川地理博...
更生动更全面更贴近生活 2025年秋季开学,又一批修订后的新教材走进中小学课堂。教材“焕新”后,教学内容有哪些变化?老师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