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习以为常”的蒙蔽
创始人
2025-07-09 21:37:38
0

那些被我们熟视无睹的瞬间,往往藏着最深刻的成长密码。

当闫妍老师发现学生机械背译文言文时,她没有止步于“学生基础差”的惯常解释,而是将目光投向更深处:这是否意味着文化体验的断裂?正是这一追问,催生了省级课题“初中语文体验教学方式实践研究”。那些被视作“理所当然”的教学现象,因此成为课题研究的起点。

“教研的立足点一定是本职工作。”陈智峰教授5年间围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持续写成5篇论文,将同一篇课文拆解为文本解读、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多维研究对象。这种“捅马蜂窝式写作”的教研范式,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当我们不再把日常教学视为重复劳动,而当作可观察、可解构、可重构的研究对象时,三尺讲台便延伸为无限广袤的科研田野。苏霍姆林斯基曾逐字记录学生课堂发言,通过分析词汇量与思维逻辑的断层,最终发现“关闭自然之门”导致的语言干瘪。这种对“习以为常”的系统性解剖,正是科研型教师的专业慧眼。

而保持对“习以为常”的好奇与探索需要双重突破:既要暂时搁置经验主义的判断,如闫妍放下10年教学经验形成的认知枷锁,看见文言文背诵背后的文化体验需求;又要具备精细拆解现象的研究能力,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手持“研究者的解剖刀”,在“学生发言空洞”的表象下,挖掘出思维发展与自然体验的深层关联。

科研其实并不难,因为它从来不是悬浮于现实的理论堆砌,而是从日常教育教学中生长出来的实践智慧。当闫妍团队将“体验式古诗词教学策略”转化为全校共享资源时,当苏霍姆林斯基的“大自然写作课”唤醒学生语言灵性时,我们看到真正的教育研究必然深深扎根于日常教学土壤。三位正高级教师的实践也在印证: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正流淌在那些被视作寻常的教学中。

让我们撕开“习以为常”的蒙蔽,用研究者的视角重新打量教育现场——那里有专业成长的奥秘,也有教育智慧破土而出的力量。

《中国教师报》2025年07月09日第7版

作者:本报记者 冯永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克职院1385位学生通过高级工... “以前高级工证得工作10年才能考,现在在校通过考核,一毕业就可以拿到手,这样我找工作会更容易,工资收...
强化党建引领,努力把组织优势转...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沿着“13628”发展...
云南省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 云南省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将于9月13日举行。请参加考试的各位考生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巴西发起“更多教师计划”改革国... 师资短缺长期以来制约巴西公共基础教育发展。今年1月,巴西教育部发起了“更多教师计划”,综合改革国家教...
“警”彩护航开学季!勐海交警上... 新学期开学首日,勐海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抓住开学契机,组织警力深入辖区多所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
沈阳沈河区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有... 《沈阳沈河区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有哪些?全方位解析助你备考》 考公免费咨询电话:4009810787 ...
海南省共有各级各类教师15.4...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9月5日,“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二场)...
河北曲周:科技小院忙“三夏” 5月26日,河北省曲周县刘庄科技小院的学生在试验田内工作。时下,华北平原麦浪滚滚,一派丰收在即的景象...
AI赋能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人才... 运用AI赋能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更多新质生产力人才的必然趋势。 重庆城市管理...
李子坤:用一束微光照亮援疆教坛 2023年2月,河北教师李子坤怀揣着教书育人、奉献边疆的梦想,从古城保定出发,踏上了援疆之路。如今,...
优质灵动的教室空间怎样打造 一间布置科学、充满温度与创意的教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然...
幼小衔接怎么做?师生家长一起看 新学期的大门已经打开,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一次校园环境的改变,更是一次心灵的蜕变与成长的飞跃。幼小...
世纪天鸿新版“小鸿助教”重磅发... 9月5日,世纪天鸿推出教育科技领域重磅产品“小鸿助教”最新版本,凭借AI个性化出题、个人知识库与AI...
“清单式”帮扶让就业服务不断线 “清单式”帮扶是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再完善的重要起点 高校毕业生就业近年来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议题。最近...
做好师资调配,科学应对人口波动 近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以学科调剂、进城选调、跨系统安置等方式推行教师转岗分流,应对生源锐减导致的...
广东省名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