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1460个晨昏,人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志存高远、师范报国。”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风雨操场举行的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从教出征仪式上,360余名毕业生庄严宣誓,铮铮誓言,响彻会场。
他们,即将奔赴中西部13省(区)153个脱贫县和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投身基础教育一线,任教6年甚至更长。
2021年,“优师计划”实施,“优师计划”师范生来到南国北师——北师大珠海校区求学。“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教师教育、通识教育相结合,“双实践”制度覆盖城乡两种教学环境,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交融引导……“优师计划”师范生成长之路,也是学校的探索之路。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先进教育理念的浸润中,学生们加深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扎实的学科基础让他们未来应对现实教学困难时具有更充分的底气和更开阔的思路。
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回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杨卿愈发明白“优师”两个字承载的期许,“毕业了,使命与责任正式放到了我们‘优师’学子的肩上”。杨卿将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二中学,迈出成为“人民教师”的第一步。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走过的四年,英语专业的李若雨写下的是“改变”。“你有没有想过,未来走上讲台,最想给学生带去什么?”课堂上,老师的提问,让李若雨深思。支教时,当看到孩子们一双双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一声声纯真的欢笑中流露出对实现梦想的期待,李若雨感受到“改变”正悄然发生。
“我校是‘优师计划’受益者。”在出征仪式上,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陈胜全感慨地说,因为“优师计划”,该校得以引进13名北师大优秀师范生,为县域学校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今年,在广西大化、甘肃榆中、四川南充等地都有“优师计划”毕业生集中任教,填补当地学科教师空缺,改变当地基础教育生态。自然,人们期待越来越多的“优师计划”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优师计划”师范生也在思考自己的未来。如果在县域工作,自己的发展空间会不会受限?后续政策支持能否助力深造,提升教学技能?
这同样是政府、高校、主管部门考虑的问题。
广西在编制人才聘用等方面面向“优师计划”毕业生倾斜,对服务期内表现优异者在学历提升、评优评先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支持“优师”毕业生参与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高层次的项目培训。
湖南对于省级“优师计划”学生由县级教育部门会同编办、人社部门统筹控编,确保毕业生离校前全部落实任教岗位,解决编制问题。
四川将依托省级教师发展中心,为毕业生提供职后常态化培训,提升专业能力。针对偏远地区教师易感孤独的问题,探索轮岗交流机制,让毕业生感受到团队支持,避免“留不住”的困境。
北京师范大学配套实施“启航计划”,按照协议履约任教的“优师计划”毕业生可全员入选,获得该计划的一揽子支持,既为“优师计划”毕业生提供了职后发展初期的资金支持和生活保障,也为他们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一线成长为卓越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资源保障,学校还构建系统化“跟踪帮扶”机制,为师范生扎根基层提供切实支持,助力他们尽快站稳讲台、站好讲台。
“师范梦想开启了我的人生征程,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们青春选择的最强音!”这是师范生熊国锦发自内心的感慨,也是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共同心声。
(记者 靳晓燕 通讯员 谢羚)
下一篇:“中国天眼”再传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