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 郑芳芳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新时代青年作为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其文化自信的培育关乎民族未来。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正是筑牢青年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在深化历史认知、强化价值引领、砥砺实践担当中,为青年挺立精神脊梁注入磅礴力量。
深化历史认知,筑牢思想根基。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年通过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阐释,揭示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与时代先进性。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组织学生重走革命圣地,让青年触摸历史真实肌理,并在触摸历史的温度中筑牢记忆防线。实践教学引导青年培育历史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革新基因,在传统文化研习中,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与现代治理创新的深度对话,使青年掌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形成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文化发展观。
强化价值引领,熔铸精神血脉。在理论教学中,青年深刻体悟“以人民为中心”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时代升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天人合一”智慧的创新发展。思政课引导青年“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在解读“革故鼎新”“天下为公”等理念中筑牢信仰根基,在学习革命文化中激扬斗志,在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彰显的救亡图存、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等精神。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模式,构建“三维融合”育人体系:理论课堂解析红色经典的思想精髓;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艺术创作与展演;数字空间开发VR党史体验馆,以此教育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历程中感悟精神品格、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通过三维联动,青年实现从文化接受者到创造者的转变,通过“大思政课”的实践平台,青年在科技创新前沿感受自立自强的精神,在乡村振兴一线见证共同富裕的实践,在改革开放窗口体会敢为人先的气魄。当理论具象化为可知可感的时代成就,文化自信的根基愈发坚实。
砥砺实践担当,激发创造伟力。通过讲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奉献故事,阐释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的时代内涵,教学实践将国家前途与青年人生紧密连接。引导青年思考时代命题:在科技创新前沿能否勇当尖兵?在乡村振兴热土能否扎根奉献?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实践课堂着力提升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通过模拟国际对话、深度案例研讨,着力加强青年阐释中国道路的能力。指导青年在艺术创作中,以传统美学与现代技术交融展现东方神韵;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传递中华“和合文化”;依托丰富的历史资源,传承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从革命岁月的艰苦奋斗到新时代的伟大抗疫斗争,青年在历史传承中理解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当新时代的青年在网络空间激浊扬清,在科研阵地坚守诚信,在创作一线弘扬正气,文化自信便在实践淬炼中愈加深厚。
思政教育是关乎青年成长、文化传承、民族复兴的战略工程。当新时代青年在理论教育的淬炼中,将深沉的文化自信内化为精神世界的“主心骨”,外化为建功立业的自觉行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者便在其中成长起来。新征程上,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思政课真正成为筑牢青年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澎湃不息的青春力量,共同书写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