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最优生态
创始人
2025-07-25 01:53:54
0

□ 冯 东

当前,我国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并加速向创新型国家转型,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青年时期是技能习得与职业认同形成的重要阶段,然而传统人才政策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硬投入、轻软环境”“重规模增长、轻个体适配”等问题。建议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政策环境”为指引,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最优生态。

把握青年发展规律:破解人才培育的深层矛盾

根据技能习得阶段理论和《规划》关于“将青年年龄界定为14至35周岁”的政策规定,可将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职业认同期(14—22岁),在这一年龄段中,中高职技能院校学生普遍面临着“学历筛选”与“职业价值迷茫”的双重压力。第二阶段为技能跃升黄金期(23—28岁),广大青年技工有着在实践场景中实现技能精进的成长需求,但由于部分企业培训投入不足、师带徒机制弱化,青年成长路径断层问题时有发生。第三阶段为创新突破关键期(29—35岁),高技能人才干事创业急需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创新资源的支持,相比之下,现有的人才政策在技术攻关平台搭建、成果转化通道畅通等方面存在着结构性供给不足。破解高技能人才培育的现实矛盾,需在相关政策制定方面回应好三大需求:建立职业荣誉感以破除心理壁垒,强化实践平台建设以支撑技能精进,开放创新资源以激活突破潜能。

重构政策支撑逻辑:从“单向供给”到“动态适配”

构建阶梯式荣誉体系,筑牢职业认同根基。全面落实《规划》要求,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生享受同等待遇。比如,江苏省通过《江苏省“十四五”技能人才发展规划》,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与高校毕业生同等的社保补贴、创业扶持及学历认证待遇,覆盖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等领域。构建“江苏工匠—江苏大工匠—大国工匠”三级荣誉晋升体系,并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两代表一委员”推荐序列。

打造沉浸式成长通道,匹配技能精进规律。可推行“岗位—课程—认证”一体化改革。具体可参考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由龙头企业发布技术需求榜单,院校通过“揭榜挂帅”开发定制化课程包,实现“车间即课堂、师傅即导师”。打破学历、资历、年龄限制,建立“技能贡献值”量化模型。比如,浙江省金华市“金领511”计划为青年技工凭技术革新成果直接申报高级技师搭建直通平台。

搭建开放创新生态,激活突破潜能。在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中单列“青年技能攻关计划”,推动高技能人才加入科研团队。比如,北京市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建立“双导师制”(科学家+工匠)。通过政策文件制度化、校企合作实体化、人才培养精准化三重路径,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范式。该模式以科学家(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提供理论前沿指导、工匠(企业高级技术专家)传授实践技能为核心,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并逐步向生物医药等领域拓展。

优化政策工具体系:实现全周期、全方位精准对接

构建与职业发展规律深度适配的政策体系。该体系以破除制度壁垒、激活实践潜能、释放创新动能、保障终身价值为核心逻辑,实现“需求—资源—激励”的动态匹配。

在职业认同期,通过立法保障平等就业权,建立技能人才专项落户通道。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生在职称评聘、落户积分中享受同等待遇,并建立企业招聘学历歧视信用惩戒机制,倒逼就业市场形成能力导向的选才标准。

在技能精进期,构建四维支持网络:搭建国家级技能实训基地,提供工业机器人、精密加工等领域实操平台;实施“双导师制”培养计划,遴选企业工匠与院校教师联合指导;根据企业规模和产能,适当扩大职工教育经费提取比例,激励企业加大技能教育投入;设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按年度绩效给予30万—50万元建设补贴,形成老中青技能传承梯队。

在创新突破期,推行“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发布技术榜单,允许青年技能人才领衔攻关。建立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明确技术转让所得企业留存部分不低于30%用于奖励研发团队,重大突破另设最高200万元专项奖励。

与此同时,还要着眼终身教育,构建青年技能人才成长长效激励机制:实施技能年金制度;设立国家特殊人才津贴,对战略领域顶尖工匠按月发放专项补贴并延续至退休。通过职业年金增长机制与特殊津贴动态调整,形成“成长有保障、创新有激励、老年有依靠”的全周期支持体系。

加强组织保障,构建多元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与协同工作机制。通过整合教育、人社、工信等相关部门职能,实现政策制定与评估统筹兼顾的制度安排,确保各部门之间有效沟通协作,提升政策执行效率与效果。

创新财政杠杆机制,激发企业参与活力。具体来说,可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进行税前扣除以降低企业培训成本。此举措既能缓解企业培训成本压力,又能激励企业加大员工技能投入,推动行业整体技能水平提升。

构建数字化监测体系框架。依托“技能中国”平台,建立青年人才成长数据库,实时追踪政策实施效能,构建全链条监测体系。通过该体系及时掌握政策实施效果,动态调整优化,确保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本文系202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青年技能教育研究”〈2024QY05〉阶段性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考英语300句高频考点,10... 一、个人情况 1. 毕竟,这个孩子太小还不能上学。 After all, the kid is to...
国新办发布会:“十四五”时期我... 7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残联有关负责人介...
@毕业生,这些就业帮扶计划助你... 7月,正值毕业季,还没找到心仪的工作?这些就业帮扶计划了解一下。 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 该行动是教育...
暑假怎么过 86.5%受访家长... 暑假正是孩子亲近自然、开阔眼界的好时机。你会带孩子多去户外、走进大自然吗?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
思政课教师要做教育家精神的践行... 【学思践悟】 作者:陈娟(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习近平总书记...
丰富暑假生活 告别“屏幕孤独” 参考消息网7月25日报道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6月27日报道,西班牙儿童与教育非政府组织“教育合...
8部中小学必考名著梳理,知识点... 01 《 简·爱 》 1. 作者概况:夏洛蒂·勃朗特,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 2. 主题思想:对人间...
省政府:鼓励高校把生育选择等纳...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更加务实有效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
石楼一中五案例入选国家级项目化...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研发中心公示第二届项目化学习案例征集活动入选名单。石楼一中24名教师...
以“青春之名”汇聚多元声音(在... □本报记者 樊雪婧 实习生 刘羽翀 “讨论方案时,留学生很直接,说‘设计有问题’;中国同学习惯说‘还...
2025年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推...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兰州讯(记者 欧媚)为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数字赋能学习型社会建...
福耀科技大学多位院长亮相 中新网福州7月24日电 (叶秋云)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简称:“福耀科技大学”)24日披露,福耀科技大学...
北京市2025年高招专科(高职... 央广网北京7月25日消息(记者 果君)北京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科(高职)批次志愿填报于7月...
清华大学:严禁为无关人员报备入... 关于进一步加强 校园治安秩序管理的通知 为维护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