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川生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将“大思政课”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教育改革实践的角度看,任何改革理念的落地都需要载体。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其改革和创新就成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大思政课“三层四阶”教学模式的构建正是对这种需求的积极回应和创新实践。
大思政课“三层四阶”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对高职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全面成长关系的理解和实践。
在学生成长维度上,分别从“个性人—社会人—时代新人”三个层面帮助学生拓展理论视野,不断深化和领悟思政理论,并逐步实现从个体现实层面的“个性人”到课程理论层面的“社会人”再到学段理想层面的“时代新人”的成长。在教学过程维度上,将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分解为“相遇·启思—相知·明理—相融·认同—相信·践行”四个阶梯式教学环节,这四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带着个体的课程经验与思政理论相遇、相知、相融、相信的过程,并通过启思、明理、认同、践行等学习活动使思政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学过程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维度上,按照从“个性人”到“社会人”再到“时代新人”的发展轨迹,依照“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教学逻辑,明确四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合理整合校内外资源,引导大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思践悟中,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成就胸怀祖国和人民的“大我”,激发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强调三点:
服务成长。这是大思政课“三层四阶”教学模式实施的目标追求。模式实施须在学生课程经验的“衔接”上下功夫,做好三件事:一是找准教学起点。对高职学生进行全面评估(不仅是知识基础),真正摸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起点;二是支持学生参与。教学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支持学生全员、全面、全程参与教学,并以此为原则作为选择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组织形式、资源配置等的标准和依据。三是推行增值评价。基于教学起点和成长基础,全面评估学生的成长轨迹,帮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进步中增强动力、坚定信心。
注重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著名的教育思想之一。大思政课“三层四阶”教学模式格外重视学习方法的革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贯穿于思政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二是一般学习方法和能力,包括收集资料、归纳概括、决策判断、参与合作、交流分享等的方法和能力。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参与各类活动中强化方法论意识,培育高职学生的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力,为高职学生的持续成长提供能力和动力。
强化认同。大思政课“三层四阶”教学模式是以“认同”为核心,并围绕“认同”展开其他环节。“启思”是明晰“认同”的堵点,“明理”是突破“认同”的认识难点,而“践行”则是认同的强化和印证。“认同”要实现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理论认同。帮助高职学生在纾解困惑和矛盾的过程中增强情感认同,在促进从知到信的转化中实现理论认同。二是提升自我认同。帮助高职学生理解自我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促进大学生将个性人、社会人和时代新人统一起来,主动将小我融入大我,在自我认同的提升中感受自身的成长,增强担大任的主动性和使命感。
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运行保障:
“线下课堂+”大课堂体系。在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性和匹配度上,建立“线下课堂+”的大课堂体系。教学组织形式以学校线下课堂为主,以社会课堂和线上课堂为辅。充分发挥线下课堂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强的优势,并有机结合社会课堂和线上课堂,将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优势最大化。与此同时,注重学校线下课堂的数字化建设。一是加强智慧教室建设,实现教室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二是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助力思政教学数据的抓取和沉淀,为“大资源”和“大师资”进入思政课堂创造条件。
“学生经验+”大资源体系。以学生成长为导向的大思政课“三层四阶”教学模式,特别尊重学生的经验,需要构建“学生经验+”大资源体系。一是唤醒已有经验。整理和归纳学生已有的课程经验,作为基础性资源。二是获取直接经验。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三是丰富间接经验。利用现代技术,将学生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思政资源数字化,不断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作为拓展性资源。
“专任教师+”大师资体系。大思政课“三层四阶”教学模式鼓励并争取各种思政教育力量,构建“专任教师+”大师资体系。一是壮大专兼职思政教师队伍。积极聘请党政领导、科学家、社科专家、行业精英、先进模范、专业教师、实践基地负责人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壮大思政教师队伍。二是增强思政专任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提升思政专任教师的课程能力和数字化能力,并以此来强化思政课教师在课程设计、理论讲授、实践引领等方面的主导地位和关键作用,将社会资源和教育力量整合到大师资体系中,最大限度地保障大思政课“三层四阶”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教育部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大思政课”建设目标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三层四阶”教学模式研究》〈22JDSZK0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