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浏览留学圈时,我看到一条消息让我大吃一惊——宾夕法尼亚大学宣布从2025年申请季开始,将取消一直以来的校友面试环节。说实话,刚看到这消息时,我身边几个正在准备申请的学弟学妹都慌了,毕竟校友面试一直被认为是申请美国顶尖大学时的一个“加分”机会。不过,冷静下来想想,这件事可能没那么简单。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宾大这步棋的意义,以及对留学生申请策略的影响。
一、校友面试,曾经的"申请敲门砖"到底有多重要?
要讨论宾大取消校友面试的决定,首先要了解校友面试在申请中扮演的角色。我还记得三年前帮我表妹申请美国大学时,她为了准备宾大的校友面试,光是模拟就练了不下十次。我们都觉得,这是除了文书之外,唯一能让招生官“听到”你声音的机会。
校友面试本质上是让已经毕业的校友来面试申请者,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申请者的性格、兴趣和潜力。很多学校认为,这样可以看到成绩单和文书之外的东西。比如你参加过什么社会实践,对什么领域特别有热情,甚至你说话的方式、表达能力,这些都是校友面试可以展现的。有些校友面试官还会在反馈里写“这个学生很有领导力”或者“对专业的理解很深入”,这些评价在申请中确实可能成为亮点。
不过,校友面试也不是万能的。我认识一个学长,当年申请宾大时,校友面试官是个投行大佬,结果两人全程聊的都是股票和市场,学长觉得聊得特别投机,最后却被拒了。后来才知道,那位校友虽然觉得他很优秀,但认为他的兴趣和宾大的培养方向不太匹配。所以说,校友面试有时候也挺看“眼缘”的。
二、宾大为什么要突然取消校友面试?背后可能有这三个原因
宾大突然宣布取消校友面试,肯定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我翻了翻最近几年美国高校的申请政策,发现这背后可能有几个深层原因。
首先,可能是为了追求“公平”。校友面试说起来公平,其实不然。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学生,可能很容易找到校友面试官,甚至能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面试官的背景。但对于一些小城市或者农村的学生来说,可能连面试机会都很难拿到。去年我就遇到过一个来自西北小城的学生,申请了五所学校,结果只有一所安排了校友面试,而且还是线上,信号还特别差。这种情况下,取消面试反而可能让申请更公平。
其次,可能是想提高效率。校友面试虽然能看到学生的“软实力”,但组织起来其实挺麻烦的。校友都是志愿者,时间不固定,有时候安排一个面试得协调好久。而且面试反馈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有些校友写得特别详细,有些就几句话带过。对于宾大这种每年收到几万份申请的学校来说,处理这些面试反馈也是个不小的工作量。取消面试,可能能让招生团队把精力更集中在文书和成绩单这些“硬材料”上。
最后,可能与疫情后的申请趋势有关。这几年线上申请越来越普遍,很多学校都开始用视频文书、在线活动列表这些新方式来了解学生。宾大可能也是觉得,与其依赖校友面试这种传统方式,不如用更标准化的方法来评估申请者。比如通过短视频展示、在线项目合作这些新形式,可能比一次30分钟的聊天更能看出学生的真实能力。
三、没了校友面试,申请策略该怎么调整?这三个方面得重点关注
宾大官宣从这个申请季起取消校友面试,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以后申请时,少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那我们该怎么弥补呢?别慌,其实机会还是有的,关键是要调整策略。
第一个要重点打磨的肯定是“个人陈述”。以前可能觉得有些话可以留到面试时说,现在不行了,所有想表达的亮点都得塞进文书里。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要学会“讲故事”。比如你想展示自己的领导力,别光说“我是学生会主席”,不如具体写一件你组织活动的事,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最后有什么收获。这样写出来,比干巴巴的陈述有说服力多了。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补充材料”。很多学校现在都允许提交补充材料,比如艺术作品集、科研论文,甚至是短视频。我有个学生去年申请艺术学院,除了常规文书,还提交了一个3分钟的短片,讲她怎么从生活中找灵感的,最后成功拿到了好几所顶尖学校的offer。所以说,没了面试,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让招生官看到一个立体的你。
第三个,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推荐信”。以前可能觉得推荐信都是老师写,自己控制不了。但其实,你可以主动跟推荐人沟通,告诉他们你想突出哪些方面。比如你想展示自己的科研能力,就可以请带你做项目的教授多写写你在实验中的表现;如果你想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就可以让社团指导老师举个具体的例子。好的推荐信,有时候比面试更能说明问题。
四、不止宾大,美国高校的申请正在经历“大变革”?
宾大取消校友面试,其实不是孤例。这几年,美国高校的申请政策一直在变。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前两年就开始试行“视频面试”,不需要校友到场,直接通过在线平台和招生官聊天;还有加州大学系统,早就取消了所有面试环节,完全靠材料来评估学生。
这些变化背后,其实反映了美国高校对“公平招生”的反思。以前那种“拼资源”“拼人脉”的申请模式,正在慢慢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不能因为一个学生所在的地区没有校友,就剥夺他展示自己的机会;也不能因为有些学生不擅长面试,就忽略他的其他优点。
不过话说回来,政策再怎么变,申请的核心还是没变——你是谁,你能带来什么,你和这所学校是否匹配。不管有没有面试,招生官最终想看到的,还是一个真实、有潜力的你。所以与其纠结政策变化,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身上。比如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好好打磨自己的故事。这些东西,不管申请政策怎么变,都是能打动招生官的。
五、给2025fall申请者的几点实在建议
最后,针对2025年要申请的同学,我想给几点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帮到大家:
首先,一定要“密切关注学校官网”。政策变化快,别光听别人说,自己要主动去看学校的最新通知。比如宾大取消面试后,有没有增加其他新的要求?这些信息官网都会及时更新,千万别错过了。
其次,“提前规划,多手准备”。现在申请越来越卷,只盯着一所学校肯定不行。建议大家至少选8-10所学校,分冲刺、匹配、保底三个档次。这样就算某所学校政策变了,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保持真实,别为了申请而申请”。我见过太多学生为了迎合学校,硬把自己包装成“完美申请者”,结果文书写得假大空,反而被拒了。其实招生官见多识广,你是不是真心喜欢这所学校,是不是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与其花心思钻空子,不如踏踏实实做自己,讲好自己的故事。
申请美国大学,就像一场马拉松,政策变化只是路上的小坎坷。只要你足够优秀,足够了解自己,不管规则怎么变,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宾大官宣从这个申请季起取消校友面试确实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但也可能是一个重新审视申请本质的机会。如果你现在对申请还有很多疑问,不知道怎么调整策略,不妨试试做个留学评估,让专业的老师帮你分析分析,制定一个最适合你的申请方案。记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加油!
上一篇:西湖大学拟获推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