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长教育焦虑的困境
创始人
2025-08-17 01:38:54
0

新的时代背景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投入。然而,这种高度关注中也蕴藏着焦虑和压力,家长们会在子女的学业成绩、竞争环境、教育投入等方面感到不安和紧张。在当前教育环境与社会文化生态下,教育焦虑已带给不少家庭困扰,影响着亲子关系和整体的家庭氛围。

内外因交织下的焦虑怪圈

已有研究指出,家长教育焦虑并非单纯的主观情绪体验,而是一种由环境、认知与行为反馈交互形成的持续状态。从环境层面而言,宏观的社会教育体制与微观的家庭学校氛围共同塑造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当前的教育评价仍以学业成绩为主,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且稀缺,尽管“双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教育功利化的倾向仍未改变,这使得家长的压力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减轻。与此同时,攀比带来的“剧场效应”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焦虑,使得很多家长即使在理性上明知不必如此焦虑,但在现实的压力下也很难“独善其身”。

外部的环境因素固然营造了压力氛围,但家庭内部家长个体的认知和孩子的行为反馈,同样在教育焦虑的产生和维持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一方面,受到望子成龙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品质持有较高的期待,当孩子的实际表现未达预期时,家长们会因落差感而产生焦虑,进而爆发亲子冲突。另一方面,家长们又因缺乏足够的教育能力和信心而对自身胜任力产生怀疑,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感到力不从心,这种“高期望低效能”的认知模式加剧了家长的自我否定,也成为教育焦虑持续存在的因素之一。此外,在教育焦虑的驱动下,家长会采取高度控制的教育行为,诸如设置无弹性的分数目标、布置额外的作业、进行严密的状态监控等。这些做法会激发孩子的抵触、逆反、厌学等行为反馈,反过来又被家长视为自身教育失败的“证据”,从而进一步放大焦虑情绪。以上种种家庭动态使得家长容易陷入“焦虑—控制—遭遇反抗—无力—更焦虑”的恶性循环。

家长成长中的认知重塑与调整

要破解这一困局,先要从家长自身的认知重塑和心灵成长入手。家长的高教育焦虑往往来自不合理的教育期望和对结果的过分执着。因此首要的一步,便是设定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合理期望。这不仅要依赖家长单方面的调整,更需要与孩子平等、真诚的沟通和商议。在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应以开放的态度,倾听孩子真实的想法和目标,了解他们在当前学习中的困难,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切和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在调整自身预期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滋养情感,缓解焦虑。

同时,家长也需要对自身多一份关怀与接纳。许多家长往往会对“父母”这一角色赋予过高的要求,如果发现自己的教育能力未达到预期,或是觉得自己未能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给予足够支持,便会陷入焦虑感与挫败感之中。事实上,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育儿是一个不断自我成长的过程。家长需要学习容纳错误,允许自己有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家长放下成为“完美父母”的执念,便可以减轻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焦虑和担忧,树立学习型和成长型思维,如通过阅读家庭教育书籍、参加家长互助小组、寻求专业辅导等,在切实的行动中调节自身情绪,逐步建立对自身教育角色的认同和信心,以更宽广的心理空间去回应孩子成长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与面临的挑战。

此外,许多家长表示自己虽然在努力改变和自我调适,但还是看不到明显的效果,继而陷入新的迷茫中。这可能是源于对结果的狭隘定义——将孩子的学业成绩作为成功和成长的唯一标准,使得教育的长期价值被忽略。家长不妨尝试从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从单纯聚焦分数扩展为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如掌握了新的知识点、培养了好的学习习惯、敢于挑战难题、思维方式变得更开阔等。这些变化可能比较细微也难以被量化,但也是孩子学习上的进展与成果。当家长能够发现这些改变和成长,不仅能让孩子受到鼓励,也能提升家长自身的教育效能感。

政策与社会环境的协同支持

教育焦虑的纾解不仅有赖于家长个体的调整,更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与回应。在社会层面,教育制度在减负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减压,通过政策引导和社会媒体的宣传,真正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率”的评价体系,引入多元评价标准,即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样关注他们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与此同时,社会需积极宣传多样化的发展路径,持续推动资源的均衡配置,保障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等培养途径均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只有构建起不再以分数和升学决定一切的教育生态,家长才不会因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与未来发展之间的关联,而陷入激烈竞争氛围带来的焦虑心态之中。

在学校层面,应持续健全家庭教育指导体系,让学校成为给家长提供支持的坚实后盾。学校应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如邀请行业专家举办家长课堂或工作坊,引导家长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观,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与家庭教育能力。教师需与家长保持常态化沟通,多分享孩子在学校内除了学业以外的表现与成长,引导家长多关注和发现孩子的过程性进步。对于有特殊需求或困扰的家长,学校应尽量提供个性化辅导与支持渠道,缓解其在教育过程中的焦虑情绪。

家长教育焦虑并不是个体孤独的困境,而是社会共同的课题。只有当社会各界协同为教育“松绑”,看见焦虑、理解焦虑、纾解焦虑,帮助家长在对孩子的养育和陪伴中回归初心,才能让孩子在爱与支持中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长。

(作者:杨嘉翌 邓林园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做好师资调配,科学应对人口波动 近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以学科调剂、进城选调、跨系统安置等方式推行教师转岗分流,应对生源锐减导致的...
广东省名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42亿元!“十四五”时期中央财... 9月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十...
复旦、交大教授推荐的「上海心理... 一、心理问题已成青少年与家庭的“隐形压力” 近年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多位心理学与医学教授在公开...
自贡高新区“开学第一课”:赓续... 9月4日,自贡高新区走进绿盛实验学校,精心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开学第一课”。本次活动作为高新区纪念...
小学一年级语文《选词填空》专项... 选词填空练习1 ,查看大图 选词填空练习2 1、 和 禾 ( )气 ( )苗 ( )田 ( )好 2...
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学校202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版英语教材真有那么难?“越用... 才刚开学,就有机构又开始在网上制造新一波焦虑,发布如“高考英语配音员吐槽教材难”“三升四的家长崩了,...
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均衡分配学生和师资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齐琪)记者4日从教...
加强专业自然教育营地建设 (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自然教育营地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为培养青少年对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推...
吴中“开学第一课”法治种子播心... 本报讯(通讯员 孟璐珺)新学期伊始,苏州市吴中区司法局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法治...
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作者:熊璋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研究) 近...
直接面试!2025下半年绵阳市... 每日推送四川编制、福利、多岗等好工作招聘! 回复【人工】考试答疑 回复【报名】获取每日报名信息汇...
教育部: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总课... 9月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会上...
【面试真题解析】2024年3月... 2024年3月30日上午河北省直遴选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第一题 领导曾作“松柳之喻”∶共产党员要像柳树...
双非/低均分/无语言,我20天... 截至昨日 第三方独立顾问平台OfferEasy 已成功帮助15719位留学生 进入理想名校 下签率已...
首个全国科普月掀起爱科学热潮 原标题:首个全国科普月掀起爱科学热潮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于9月1日全面启动,全国各地举办了精彩纷呈、形...
抓住五大关键点筑牢发展之基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力量,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与优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