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徐慧 潘萍)在开放大学这片致力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沃土上,顾明老师宛如一株坚韧的春兰,默默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母皆为一生扎根讲台的基层教师,无私奉献的教育情怀早已融入她的血脉。作为一名光荣的开放大学教师,她毅然接过家庭的“教育接力棒”,以更加宽广的平台践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师者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动人篇章。
一、源于家风:教育情怀的深情赓续
“我是在学生作业本和粉笔灰的陪伴下长大的”,顾明老师常这样笑着回忆。父母对教育的赤诚、对学生的挚爱、对知识的敬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常说:“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这份沉甸甸的教育情怀,成为了她选择并坚守开放教育事业的初心之源和精神灯塔。来自教育世家的背景,赋予了她对教师职业更深的理解:这不仅是份工作,更是一项需要用爱与智慧去传承的使命。
二、扎根岗位:身兼数职的担当奉献
开放教育的特殊性对教师提出了多维度的挑战。顾明老师主动适应,勇挑重担,展现出非凡的综合能力与奉献精神。她不仅是法学专业的核心骨干教师,主讲多门专业核心课程,还是法学、思政教学团队及课程资源建设团队的主持人或重要成员,参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和维护。同时,她兼任法学专业责任教师,负责协调教学安排、组织教研活动、指导新教师;担任法学专业本科、专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导师,悉心指导从不倦怠;积极响应号召,多次参与学校组织的“送教下乡”、“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专项工作,担任项目讲师。在不同角色间穿梭,她总能把每一份职责都扛在肩上,做到有条不紊,精益求精,同事们称赞她是“不知疲倦的陀螺”。
三、精耕教学:云端育人的匠心独运
深知开放学员学习时间碎片化、基础差异大的特点,顾明老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力求让知识跨越时空阻隔,精准抵达每一位学习者。她精心设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案,将晦涩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案例、详实的图解、互动的讨论。她牺牲无数休息时间,精心打磨课件、录制微课、批改作业,密密麻麻的批注和深夜回复的答疑信息是常态。她主持的线上翻转课堂项目,都因其内容充实、互动有效、支持到位而深受学员好评。即便在忙碌的“数职”并行中,她始终将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一丝不苟。
四、大爱无疆:如影随形的陪伴守护
源于家庭熏陶的仁爱之心,在顾明老师对开放学员的关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深知成人学员的不易——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牵绊、地域的限制。她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手机号、微信号24小时对学员开放,成为随时可依靠的“学习顾问”和“精神导师”。她特别关注那些学业困难、身处偏远地区或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学员。曾有一位来自偏远山区的宝妈学员,孩子年幼、网络信号差,自己也身体欠佳,患上了甲状腺结节,学习屡屡受挫,几欲放弃。顾明老师多次延长个性化辅导时间,甚至在信号不佳时与其电话沟通指导作业难点,并邮寄打印版学习资料,还主动分享育儿经验给予情感支持,鼓励她坚持学业,最终帮助她重燃信心并顺利毕业。
五、家风传承:清正师德的纯粹坚守
作为教师家庭长大的孩子,顾明老师将父母的教诲“清清白白教书,堂堂正正做人”奉为圭臬。在学术上,她严谨治学,坚决抵制任何不端行为;在教学中,她 热情谦逊,乐于分享经验,主动帮扶青年教师成长。对于名利,她总是淡然处之,多次将评优机会让给他人。她那清正廉洁、恪尽职守的作风,如一泓清泉,赢得了师生们发自内心的尊敬与赞誉。在她身上,能看到两代教师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箴言的共同坚守。
结语
顾明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忠诚与担当、大爱与奉献、坚韧与执着。她像一盏烛火,在开放教育的云端默默守候,用知识的清泉、温暖的陪伴和坚毅的精神,照亮了无数成人学子求知奋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