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 波
眼下正值暑假,多地出现图书馆成“托儿所”的情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多位受访家长表示,对双职工家庭而言,图书馆是暑期最好的儿童“寄存”点之一。
暑假是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却也是家长们最头疼的日子——除了正常上班之外,还要照顾出笼的“小神兽”。将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送去社会上的托管班、夏令营,收费贵不说,往往也难以达到家长的预期。很多家长为了照看孩子,把一年的假期都攒到了暑假来休,甚至导致一些单位暑期人手短缺。
家长把孩子“寄存”在图书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看中了图书馆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暂时摆脱电子产品的诱惑,沉浸于知识的海洋。另外,图书馆一些配套设施也给孩子们放松休闲提供了条件。或许正因如此,很多孩子本身并不抵触到图书馆去度过大半天。
但太多的孩子一下子涌进图书馆,也给馆方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好动的孩子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约束,难免会“放飞自我”,这很可能会干扰到静心阅读的其他人;另一方面缺乏照看的孩子出现意外,显然也是图书馆、家长最不希望见到的事。
事实上,深圳等一些城市近年来已经开始尝试图书馆与学校、社会联手,解决寒暑假期间孩子的“寄存”问题,并受到欢迎。当然,要想彻底化解矛盾,最好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来主导这一普惠性服务,帮助图书馆进行适当改造扩容,划分功能区,招募监护人员和志愿者,不仅保证孩子的安全,还能让孩子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把众多的家长从带娃的焦虑中拯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