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小Z妈妈,是在初一新生军训场上。作为家长志愿者,她跟我聊起孩子:小Z是单亲家庭,性格比较敏感,在家经常和妈妈发生冲突,这让她感到焦虑。
我开始留意小Z在班上的表现。小Z属于比较早就学会独立的孩子,逐渐养成了“多敏感性人格”,与同学相处过程中,他特别有主见,他的日记本里,经常出现一些极具讽刺意味的言辞。起初,我只是在批改作业写评语时提醒他“多去发现身边美好的人与事”。后面,我多次约他到办公室谈话,让孩子逐渐敞开心扉。
在有一次面向全校的示范课上,他主动扮演课本剧的主角,表演十分精彩,他身上似乎有光芒在闪耀。我第一次发现,每个特立独行的孩子其实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一个平常的周末,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小Z用近乎歇斯底里的声音在电话里哭诉,和妈妈吵架了。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后,我尝试和小Z妈妈进行电话沟通。孩子妈妈说,他平时特别倔,脾气特别大,根本说不得他……挂了电话,我陷入了沉思,决定要去小Z家看看。
学期末,我和数学唐老师走进了小Z家,小Z妈妈是算着时间抽空回家等着我们来家访的。孩子妈妈说,她平常自己做点小生意,回家比较晚,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孩子有时候躲在被子里玩平板,视力下降了很多,平时在家还是很懂事,也会帮忙做家务。只是学习全靠孩子自己自律。
结合平时的表现,我跟小Z说:“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平时学习也很优秀。但是,你要懂得体谅妈妈的不容易。每天工作那么晚回家,看到你还在写作业,有时候难免情绪上头。妈妈很关心你,多次跟李老师说你晚上睡得晚,担心你的身体。我们语文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是《孝亲敬老》,你要学着和妈妈好好说话。”孩子在旁边乖巧地点点头,全然没了平时在教室里的“张牙舞爪”。
我接着跟妈妈说,小Z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他对生活和社会有自己的观察与感悟。这一点很难得,希望妈妈也可以更多鼓励包容孩子。接受孩子的独特性,允许他偶尔的“特立独行”。
晚霞将整个小区笼罩在橘黄色的暖色里,似乎预示着这对容易“互呛”的母子终于“冰释前嫌”。小Z很懂事地主动送我们下楼,我和唐老师告诉他:“越自律越自由,要学着和妈妈好好沟通,与妹妹好好相处,家人在一起就是爱的港湾。”
后来再朋友圈里,我看到小Z妈妈发了孩子为自己帮忙的场景,我感到十分欣慰——这个敏感的少年终于长大了。
允许孩子的特立独行,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和孩子沟通,或许是我们每个大人都要认真思考和努力的课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渴望抵达的远方,他们的灵气和希望在大人一次次的肯定与鼓励中,日渐清晰。允许孩子在自己的领域里做自己,也是一种对成长的尊重。
(作者系长沙市东雅中学教师李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