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从企业出来做的律师,律师行业人才济济,挑战也很多,成长性极强,孩子也在生长,我当时的想法就是陪着孩子一同成长。
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学习在带孩子和做律师找平衡,后来慢慢地实现了自己的时间的三分法。
这些年我一直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所以可能前一秒在陪孩子说话,后一秒会回答客户的问题,或者她在我身边玩,陪着我工作,然后我陪她玩会儿。所以我的工作和生活是没有做严格意义上的切割,而是在生活和工作状态随时切换。
最近,带着家人一起出来转转,我会早上起来干点活,然后再和他们出去,这期间如果有消息,也会根据情况回复,就是一边陪家人一边工作,并没有因为出来玩就忽略工作,也没有因为工作的事情而觉得没有陪伴家人。
我之前看过一些观点,工作和生活要分开,做一下隔离,不要把工作的情绪带回家,也不要把家庭的烦恼带到工作上去,要专注地做一件事。
以前我觉得说得挺有道理,现在我觉得这种说法其实是压抑情绪,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只会让自己内耗,而且并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专注“。"专注"是一种状态,并不是靠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而是看当下的心境。前一秒是工作状态的专注,后一秒就专注于生活中人和事,工作和生活并不是矛盾和对立的。
暂时的时间和物理切割,让自己不去想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并不代表心里的这块石头就不在。当然也可以做这样的刻意练习,结果就会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秩序或者隔离带。不过有可能突然有一个外力打破这个秩序的时候,这套系统很容易失灵,因失灵引发失控反而会觉得家庭和工作都没有处理好。
如果换个角度,家庭、工作都是我们修炼的道场,只是场景不同,那么其实没有必要为了严格区分工作和生活,这两者是可以合一的。就像吃早餐和晚饭,目的都是给我们身体提供能量,并没有本质的区分。
当我们自己对于工作和生活这种自由切换很舒服的时候,其实周围人也会觉得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