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牙齿,大大智慧
——关于“嘿!你好‘牙’”的教育故事
宿迁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赵考艺
新学期,新气象,新风貌,很多孩子也换了新牙齿。“老师,你知道吗?前几天奶奶带我去拔了牙齿,现在还疼呢。”“老师,你看我的牙齿已经掉了,这是镶的牙。”“老师,拔牙是什么感觉?”教室里此起彼伏讨论着牙齿,孩子们对牙齿的热情日渐高涨。就这样,探究牙齿的奥秘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关于“牙齿”的一段课程故事悄然地开始啦!
一、牙齿大调查
想要探秘牙齿,我们先要了解自己的牙齿。班里的大部分孩子对牙齿的应有数量、蛀牙数、换牙数还不是太清晰,所以我将孩子们关于牙齿想要深入了解的问题整理了下来,绘制成表格,请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看牙齿的情况,并选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在表格中。
第二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将调查表带到了教室。我发现很多孩子已经进入了换牙期,班内大部分孩子存在蛀牙问题,一小部分孩子已经掉过牙。我班参与调查的一共有39人,其中有龋齿的孩子17人,掉牙的有10人,没有龋齿也没有掉牙情况的小朋友有12人。一次简单的小调查勾起了孩子们心中的那团求知“火苗”。很多孩子调查得非常细致,还将自己爸爸妈妈牙齿的情况画了下来。通过实际调查,孩子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牙齿,获得一些牙齿的相关知识,并愿意深入探索。
“我还知道牙齿最外面那一层非常坚硬,里面有一层牙神经,触碰非常疼”,远远十分热情地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知道的牙齿小知识。那么牙齿还有哪些结构呢?我们随后开展了探秘牙齿的小活动。我们通过牙齿模型一层一层看牙齿的结构,观看科普动画知道了牙齿的作用。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小小的牙齿,却是我们身体里智慧的存在。有了牙齿,我们可以咀嚼食物,能够保护嘴巴免受伤害,吃饭更香了,笑容更甜了!不仅如此,孩子们还知道掉的牙叫乳牙,长出来的牙叫恒牙,牙齿有很多层次,外面坚硬的是牙釉质,里面依次有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小朋友的牙齿数和大人的牙齿数量是不同的,成人正常有28—32颗牙齿,小朋友的乳牙数量为20颗。
“哇,”孩子们十分惊喜,感叹道:“牙齿好厉害呀!太棒了!”自然的发现和原始的探索欲使他们探索的兴趣更加浓郁。这个过程无疑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孩子们渐渐爱上了自己的牙齿。
解读与思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是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方式展开各种游戏活动或学习的。通过实际调查,孩子能够获得丰富的经验,对于牙齿的内容记忆更加深刻。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索欲望也得到了萌发。
二、牙齿大探秘
分组游戏时间到,沐沐找出一张纸专注地画起来。旁边的彤彤好奇地凑过去问:“你在画什么呀?”沐沐用彩笔画出了自己的牙齿样子,好形象呀!彤彤凑近目不转睛地看着,随后也去柜子上拿了画纸。我走过去观察,惊讶地发现她也在画自己的牙齿。之后,班里很多小朋友都出现了拿着画纸画“牙齿自画像”的现象。画完后,他们还会相互交流自己的牙齿。我不由得赞叹孩子们是天生敏锐的“观察家”,是细心的“记录员”,他们更是“创造者”!
画完“牙齿自画像”后,有的孩子将自己牙齿上的蛀牙用黑色洞洞表示出来,孩子们不满足于在教室里的探索,有的孩子在家里也有新发现。善于思考的桓桓说:“我在家里,爸爸做过一个实验,白醋加上鸡蛋,鸡蛋会变透明,但是我不知道别的饮料会不会让鸡蛋发生变化。”桓桓的这一发现引起小朋友们的关注,我接着询问:“为什么用鸡蛋做实验的材料呢?”桓桓回答道:“因为鸡蛋和牙齿都含有一种叫作钙的物质,这是爸爸告诉我的。而且,那个实验过了几天就有明显的变化。”
解读与思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孩子们对“牙齿”探索、观察、讨论和交流之后的记录是十分可贵的,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兴趣点和好奇心,探秘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更要结合具体的生活经验展开。
三、牙齿小实验
很多孩子听说要做牙齿小实验,充满了好奇。琛琛说:“我想知道实验是怎么做的?”迪迪说:“我们可以试一试雪碧放在鸡蛋里的样子,我家里有雪碧。”远远说:“我家有可乐,我也可以带。”伴随着问题的出现,我们搜集材料,将实验带到教室,共同探究鸡蛋消失的秘密。终于,关于牙齿的科学小实验——“消失的鸡蛋”开始了!实验共准备了四颗生鸡蛋,分别放入盛有“可乐”“清水”“醋”“雪碧”的四个塑料器皿中,之后静置观察几天观察鸡蛋的变化。孩子们在观察中非常专注,像极了“小小研究员”。整个过程,孩子们有了新的收获。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感受着鸡蛋发生的微小变化,展现出“小小科学家”的潜质。
一周后,鸡蛋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放在“可乐”和“雪碧”的两颗鸡蛋的鸡蛋壳慢慢变透明了,并且“可乐”里面的鸡蛋开始发黑了。孩子们将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用绘画和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每个孩子的记录都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小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有些垃圾食品和碳酸饮料对我们牙齿产生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原来蛀牙是从小牙斑开始的,蛀牙里没有真正的虫子,而是由小牙斑扩展开来,不断腐蚀牙齿的结果。
柏柏指着钢琴上的塑料纸杯说:“鸡蛋都透明了好像捏捏乐,我们牙齿是不是最后也变成这样?太可怕了,怎样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牙齿呢?”孩子们通过询问和阅读绘本知道许多保护牙齿的知识,他们边说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孩子们有了新的收获,我也由衷地替他们开心。
解读与思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如何在生活中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把握契机,积极引导。观察、体验、操作、记录的实验过程,能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还能教会孩子们耐心等待,养成不轻易放弃的学习品质。
四、牙齿小卫士
看到孩子们这么兴致勃勃,我去书店购买了一本牙齿相关的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和孩子们一起听一听,谈一谈。阅读后,相信孩子们更加懂得牙齿的重要性,能够合理地保护牙齿。没过多久,书页已经略显老旧,但是孩子们依然非常热爱书中的小世界,他们经常翻阅。
突然有一天,若桐小朋友晨间播报了一首牙齿的儿歌。“小牙刷,手中拿,上刷刷,下刷刷。”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边说边律动,随后我找到了刷牙歌的音频,全班一起动起来。“保护牙齿,从我做起。”这项活动也延伸到了家庭中。最后,我布置任务,请每位小朋友都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进行刷牙反馈,每天都能在家长群内看到孩子们认真刷牙的模样,很健康也很快乐。相信很多孩子都能养成爱护牙齿、勤刷牙的好习惯。
反思与提升:
1.优点与亮点: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孩子们对于本次班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课程中结合绘本阅读、实验、记录、绘画、集体谈话、家园配合等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全方位了解牙齿,明白牙齿对我们的重要性,保护牙齿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也能促使孩子形成爱护牙齿,保护牙齿的意识。孩子们的学习是主动的、快乐的,且收获是满满的。
2.不足与反思:组织的活动有些局限和传统,延展性也不够。之后,我们将继续生成和拓展。比如,模拟牙医看病,在美工区做出牙套的模型等,都可以让孩子们玩起来。换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美好的经历, 愿每个孩子都能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在童年时光中绽放出最美丽的笑容!
——文章摘录自《行知研究》2025年第1期(总第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