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毛丽福
教育始于记住学生的名字,这是一种姿态。所谓记住,就是挂念,就是关怀。唯有记住学生的名字,我们的教育才会拥有温度,才会饱含爱与尊重,才会有方向感。
说到方向感,不得不提一种说法,就是要做一名“北斗七星型的教师”。“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在古时,北斗七星常被人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和知晓时辰。而争做学生的北斗七星,也就是意味着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指明成长方向。除此之外,还要如同北斗七星一样明确自己的成长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就是坐标,学生就是方向。我们要时刻记得以课堂为业、以课堂为生,并且从解读学生、研究学生开始,方能找到自我成长的突破口和提升途径。
诚如一位名家所言,相较于初中生,我们必须认识到高中生的特性是独立的、发展的、迷惘的,才能真正了解语文的学科独特性———思维性、情感性和心理性。在如今“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语文教师需要寻求到职业幸福感和专业发展的乐趣,才不会江郎才尽、黔驴技穷、智尽能索。
就拿早读课来说,有一次我如平常一样在两个班之间穿梭,由于后天是学考时间,这几日的早读课没有布置任务,都是让学生背诵学考科目。我发现,当语文教师在教室里维持秩序的时候,一些学生会不自觉地拿起语文书;而当政治教师在教室里维持秩序的时候,一些学生则会拿起政治书,这种“条件反射”学习型学生不占少数,这种没有方向感学习的学生也是屡见不鲜。
庆幸的是,我在讲台上看着大多数学生还是在如饥似渴地朗读着学考知识点。我在想,那作为一位老师,我们此刻应该做什么呢?我端详着讲台桌上的学生座位表名册,灵机一动,要不,我来背诵一下学生的名字吧,对应一下学生的外貌特征,不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嘛。
于是,我开始边端详学生,边默念姓名,“汪梦茜”“孟雨恬”“陈泓钧”“毛仁杰”“徐静菲”“叶子思昱”……背着背着,我突然双眼模糊,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却现在才开始认识。“你的身份实际上就是你的反复存在”,每个学生的名字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记住学生的名字是当老师极其重要的必修课。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觉得教书就是要把课上好,能不能记住学生的名字关系不大,其实,教育就应该从记住学生的名字开始。全国优秀教师高万祥老师在其担任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时,曾经提倡在全体任课老师中开展“点名达标”活动,即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叫出全班所有同学的名字,了解他们,同时能说出他们的特点。
高老师指出,什么时候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能对着每一个学生的后脑勺叫出他的名字,那么,我们就有了做一个优秀教师的资格。
因此,不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其实有一项工作可以去落实,就是坚持每周找每一个同学谈话,哪怕是一两句有意无意的对话,哪怕是拍一拍学生的肩膀,抑或是一个肯定的眼神和语言赞许,对于学生都是莫大的鼓舞。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如何与学生共建一幢立意高远的精神大厦,启蒙学生独立思考、得体表达,成长为丰富有智慧的人,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
当然,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道尊严、长幼有序等观念影响着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了解。而现代教育观则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且是主动、全面、立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这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绝不能高高在上,要懂得和学生交流,要以两把尺子衡量自己的人生,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因此,教师的追求应该是,让学生深深感到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是他(她)一生中最难忘、最快乐、最充实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段时光,并且他们会产生对我们道德上的折服,情感上的依恋,人格上的崇敬。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一个奇妙的情节设定,如果人世间不再有人记得你,那么在亡灵的国度,你也将烟消云散。是啊,被人记住是一种幸福,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教师的专属幸福。一个教师,想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很容易,但是想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却很难。
真正理想的教育,是缓缓展开的,如同一朵花,一棵树,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自然的生长。这种过程,需要自由的空间,需要信任的氛围,需要心灵沟通的默契,也需要人格相互尊重的“记住”。
唯有如此,方为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