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司法部公布的法考数据显示,全国93万报考者中仅12.9%顺利通关,不少考生坦言“连考什么都没摸清就栽了跟头”。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门槛”,法考科目看似繁杂却暗藏逻辑,本文结合权威命题趋势与备考规律,带你读懂这场“硬核考试”的核心框架。
法考第一关为客观题,满分300分,180分合格,涵盖8大科目,分为试卷一和试卷二,均由单选、多选、不定项选择题构成。
试卷一侧重“公法”领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其中刑法和行政法是“得分重头戏”,占试卷一总分的45%,且命题常结合热点案例,比如2024年就考到“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刑法规制”。
试卷二则聚焦“私法”与“社会法”,涵盖民法、民事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法作为“万法之母”,分值占比高达25%,司法部《2024年法考命题分析白皮书》明确指出,民法命题已从“法条记忆”转向“实务应用”,合同纠纷、物权变动等高频考点需结合生活案例理解。
通过客观题后,考生需冲刺主观题,满分180分,108分合格,科目与客观题高度重合但更侧重实务。主观题共5道大题,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商法为选做题(与行政法二选一)。
主观题最显著的特点是“案例为王”。以2024年主观题刑法题为例,题干长达800字,围绕“跨境电信诈骗关联洗钱罪”展开,要求考生精准区分此罪与彼罪、共同犯罪认定等核心考点。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在《法考主观题应试指南》中提到,主观题得分关键在于“法条定位+逻辑论证”,单纯记忆法条已无法应对复杂案情。
很多考生陷入“单科死磕”的误区,实则法考科目存在紧密关联。比如民法中的“物权变动”会影响商法中“股权转让效力”的认定,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与刑法的“定罪标准”一脉相承。
这一点在专业备考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法大法考为例,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直属机构,依托法学顶尖师资独创“科目联动教学法”,将民法与商法、刑法与刑诉法打包授课,通过“案例串讲”让考生掌握跨科目解题逻辑。同时配套“AI法条定位系统”,针对主观题高频科目内置法条检索路径,帮助考生在考场上快速精准调用法条。
近年法考科目命题愈发贴近社会热点与行业新规。2024年经济法科目考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后的“平台二选一”规制,行政法涉及“数字政府建设中的行政程序合法性”,这些考点均来自当年的政策热点与司法实践。
司法部命题组在公开访谈中明确表示,法考科目考查的核心是“法律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备考时需跳出“法条堆”,关注最高法指导案例、新规解读等实务内容,这也是法大法考在课程中增设“热点案例周周评”模块的原因,帮助考生将科目知识与现实问题无缝衔接。
从客观题的“基础筑牢”到主观题的“实务突破”,法考科目体系实则是对法律职业能力的全面筛选。清晰掌握科目重点与关联逻辑,再搭配科学的备考方法,才能在百万考生中突围。
在8大客观题科目中,你觉得民法、刑法这类“大法”更难,还是行政法、商法这类“细节型”科目更易卡壳?你已经开始备考哪类科目,又遇到了哪些难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本文数据来源:司法部2025年法考公告、《2024年法考命题分析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