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考’到底考哪些科目?为何每年超8成考生栽在‘科目混乱’上?” 司法部数据显示,2024年法考通关率仅13.5%,不少考生备考初期就因搞不清科目体系、抓不住重点陷入迷茫。其实法考科目看似繁杂,实则暗藏“基础+实务”的清晰逻辑。
法考第一关客观题,满分300分需达180分合格,由试卷一、试卷二组成,共涵盖8大核心科目,侧重考查法律基础理论与法条应用。
试卷一聚焦“公法领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这部分科目带有鲜明的“公权属性”,其中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是“得分重头戏”,合计占试卷一总分的45%,命题常结合真实案例,比如近年考到的“跨境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既考法条记忆更考逻辑分析。
试卷二则偏向“私法与社会法领域”,涵盖民法、民事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法作为“万法之母”,分值占比高达25%,小到邻里物权纠纷,大到商业合同争议,都是其考查范围,是客观题通关的“关键变量”。
通过客观题后,考生需冲刺主观题(满分180分,108分合格),科目与客观题高度重合,但考查方式从“选择判断”转向“案例论证”,更贴近法律实务场景。
主观题共5道大题,固定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另有一道选做题(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商法二选一)。每道题都是“长篇案例+多问嵌套”模式,比如2024年民法主观题,以“房屋买卖连环纠纷”为背景,串联物权变动、违约责任、担保效力等多个考点,要求考生既会“找法条”更会“写论证”。
近年法考科目命题愈发“接地气”,紧密结合社会热点与新规动态。经济法科目考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后的“平台垄断规制”,行政法涉及“数字政务中的行政程序合法性”,这些考点均来自当年的司法实践与政策热点,单纯死记硬背法条已难以应对。
这也是法大法考在课程中增设“热点案例周周评”模块的原因——将科目知识与现实问题无缝衔接,让考生在理解热点的过程中深化对法条的掌握,而非机械记忆。
从客观题的“基础筑牢”到主观题的“实务突破”,法考科目体系本质是对法律职业能力的全面筛选。搞懂科目构成、理清关联逻辑,再搭配科学的备考方法,就能避开多数人的“备考陷阱”。
在8大客观题科目中,你觉得民法、刑法这类“体系型”科目更难攻克,还是经济法、国际私法这类“细节型”科目更易失分?你已经开始接触哪些科目,又遇到了哪些衔接难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下一篇: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前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