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带娃不生气的理论
创始人
2025-10-31 05:22:21
0

日常生活中,面对孩子的小脾气或某些行为,父母有时会忍不住情绪失控。

其实,亲子相处过程中的“不生气”,并不是指强忍怒火或逼迫自己麻木,而是试着从根本上理解情绪的来源,转变认知的视角,慢慢去理解孩子,也理解自己。

不要在孩子身上

实现你的“期待”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对孩子发火,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与我们的期待不符。

我们希望孩子又快又好地写完作业,但他总是磨磨蹭蹭。

我们希望孩子能自律,合理分配玩电子设备的时间,但他总是“流连忘返”。

我们希望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他还是会大哭大闹……

事实上,这类情绪事件的产生,往往只是因为我们的期待与孩子的状态,产生了一点错位。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作“期待偏差”,我们总觉得孩子应该同大人一样听得进去道理,但事实上,孩子的大脑结构仍在发育,他们不一定能听懂大人在说什么,也做不到像成年人一样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

成长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调整的过程。只有当我们放下“他必须做到如我所想”的执念,把孩子当作一个正在学习、正在成长的生命来看待,很多情绪就会慢慢松动。

学会课题分离

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入侵孩子的课题,并将他们的课题所带来的焦虑,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愤怒。比如,孩子选择穿什么样的衣服出门,是孩子的课题,而确保孩子有适合这个季节的衣物可选择,是父母的课题。

想要避免因此产生的负面情绪,需要我们停止“越位代劳”。比如,当我们因为孩子拖延作业而火冒三丈时,往往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为“他的成绩不好等于我的教育失败”,于是我们强行背负了本该属于孩子的课题。我们通过催促甚至代笔,试图缓解“我们的焦虑”,而不是让孩子去面对“他的责任”。

比起发泄愤怒,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让孩子去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明白自己的选择会产生的后果。例如:“我知道作业是你的事,如果你选择不完成,明天可能需要承受一系列的后果。”

学会课题分离后,我们自然不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而轻易愤怒。

给情绪找一个出口

面对孩子的种种行为,我们往往一边无法抑制愤怒,一边又用“不该生气”进行自我谴责。这种内耗十分消耗心理能量,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往往又会在某一个忍无可忍的瞬间,以更具破坏性的方式爆发。

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对错,它只是一个信号。当感到生气的苗头时,第一步其实不是立刻扑灭它,也不是把矛头指向孩子,而是停下来,向内觉察。尝试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现在感到生气”或者“我现在感到有些无力”,通过给情绪命名,在自己和情绪之间创造一个观察的空间,给情绪一些沉淀的机会。

然后,可以尝试问自己:“我的愤怒在告诉我什么?我希望孩子怎么样?”或许,找到自己的愤怒源于“我对孩子的未来焦虑,而他漫不经心的态度让我感到失控”。

看到自己的情绪来源于何处,可以有效地让我们认清情绪是情绪,而行为是行为。我们为孩子的行为而生气,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行为在惹我们生气,而是这些行为触动了我们的情绪。

当我们感到自己的情绪即将失控时,不如先打断一下,离开现场去做点别的事情。

暂时离开,可以让我们冷静下来,再用更温和的方式重新进入对话,当我们想通自己要的是什么,再心平气和地表达,反而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当我们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我们就会逐渐成为孩子的定海神针,锚定孩子的情绪与他前行的路,也锚定着我们自身成长的方向。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教育报家长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单一学科天赋”转向创新能力... 原标题:从“单一学科天赋”转向创新能力培养记者: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重要课题。传统上...
如何让“潜力少年”被“看见” 原标题:如何让“潜力少年”被“看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
立足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县中振兴 原标题:立足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县中振兴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县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实现教育强县至...
课程、教学质量决定县中发展质量 原标题:课程、教学质量决定县中发展质量曾经,提起“县中”,人们总联想到分秒必争的高考倒计时表、堆积如...
专家学者共探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 人民网北京11月3日电 近日,“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暨长三角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训活动在杭州举办。活...
“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研讨会... 人民网北京11月3日电 近日,“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课堂实践与区域生态构建”研讨会举行。研讨会通过...
科学家揭示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 原标题:科学家揭示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生态系统变化距今约5.39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
讲述昆虫故事 传承科学薪火 原标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讲述昆虫故事 传承科学薪火“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
广东深圳:以精准服务助力人才创... 原标题:广东深圳:以精准服务助力人才创新创业“20分钟的时间,一次性向近百家投融资机构展示了我们自主...
第二届中国—新西兰教育发展论坛... 人民网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孙竞)30日,以“育见新机·融通中新教育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新西...
读懂“无作业日”的良苦用心 杜梨 孩子们期待的“今天没作业”,可能要“梦想成真”了——教育部日前发布《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白名单公布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教育部昨日(29日)印发通知,确定47项竞赛活动为2025-202...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多维发力构建... 为应对2026届毕业生就业挑战,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自秋季学期以来,以“全员参与、全程覆盖、精准服务”为...
云南省姚安县:专业力量进校园 ...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林晓山 严琴 记者 李配亮)秋意渐浓,校园健康防线正悄然筑牢。...
山西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 10月27日,省招考中心发布公告,我省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所有报考点均采用网上确认方式,...
2025年下半年慈溪市幼儿园、... 2025年下半年慈溪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按规定程序已完成网上报名、现场确认、资格初审...
太好了,考研还剩50天!其实专... 众学简快心理学考研 太好了,考研还剩50天! 其实专业课不用背完也能上岸的... 传统的心理学考研...
做个有学问的家长——中考数学必... 在中考数学中,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是极其重要的知识点,掌握这些概念不仅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
媒体关注丨教育部:推进青少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将于2025年11月1日施行。青少年是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的重点对象。...
重阳暖桑榆,三校青春践孝行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敬老之德,薪火绵长。”重阳节不仅是登高赏秋的民俗符号,更是根植于中华文脉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