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齐20多件工具,乘车一路颠簸到目的地,再爬上一段山路,然后弯下腰找蚯蚓,目标是“越多越好”。这是过去一年里,宁波大学博士研究生梁榕的日常。
9000多平方公里地域,200多个生物样点,100多个土种生物……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由宁波大学牵头承担的浙江省宁波市土壤生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首次摸清了全市土壤生物家底,建成浙江省首个市级土壤生物数据库,编制形成9份专题报告,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去年9月,宁波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开展了土壤生物普查。作为技术牵头单位,宁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武汉工程大学共同组建了一支由农业、生物、环保、地质等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其中宁波大学60余名师生作为主力参与其中。
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葛体达介绍,土壤生物调查不仅是土壤普查的重要环节,更是评估土壤健康和生态功能的关键手段。
调查期间,团队足迹遍布农用地、林地、园地、湿地,共计调查了202个生物样点,分析了107个土种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现状,基本覆盖宁波不同生态类型的土壤区域。
如今,项目组顺利建成浙江省首个市级土壤生物一体化数据库,包含宁波市主要土种及土特产的土壤生物数据清单,以及相关的调查数据、评价数据、图件和文字报告,数据涵盖土壤微生物和动物的生物量、活性、多样性等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团队精心编制了详细的土壤生物调查报告和9份系列专题报告。
“1个数据库+9份专题报告,初步摸清了宁波市土壤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特征等土壤生物信息资源,数据翔实、结论可靠,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成果验收会上,专家组作出了评价。
(记者 曾毅 通讯员 郑俊朋)
上一篇:思政教育应重视培养想象力
下一篇:我国热点论文数量世界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