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开启中国之旅”(导师与我谈中国)
创始人
2024-05-09 09:42:05
0

  曲鑫淼(左)和导师库普佐娃·伊琳娜合影。
  作者供图

  曲鑫淼导师参加留俄学子春节晚会。
  作者供图

  曲鑫淼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留学,她的导师库普佐娃·伊琳娜是一名公共管理领域专家,专长于国家和市政服务、创意产业、区域研究的历史与管理,教学经验丰富。

  曲鑫淼的导师对中国哲学、文化、城市发展十分感兴趣,她和曲鑫淼经常谈论。今年夏天,库普佐娃将来中国访学,她十分期待去中国逛逛。

  

  “你是我带的第一个中国学生”

  两年前,我顺利通过莫斯科大学国家管理系博士生的入系考试,然而在选导师的时候却犯了难。在那年,俄罗斯高校刚好实施了新的学位制度,压缩了很多博士生导师带的学生名额,于是同学们纷纷抓紧时间联系起了导师,怕错过机会。

  思虑过后,我怀着紧张的心情给库普佐娃·伊琳娜教授发了邮件询问其意向。等待她回复的过程中我十分忐忑,本以为会被婉拒,没想到导师回复了我,约我在教研室见面。

  和导师第一次见面,我感觉她相当严厉。还记得我坐下来后,介绍了自己的硕士论文主题、以往学术研究。我认真观察老师的表情,在我紧张地说完后,她问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你对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有了解吗?”

  一瞬间我感到机会来了。凭借以往知识积累,我介绍了很多老子的观点和他的故事。导师笑着对我说:“我很喜欢老子的思想,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世界哲学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你是我带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希望我们之后可以有更多关于中国话题的讨论,我还有很多问题想问问你呢。”

  就这样,我开启了跟随库普佐娃教授的学习生涯。在与导师交流的两年中,我常常感到温暖。当我复盘理论经验、做数据分析时,她总会鼓励我打开思路,自己尝试寻找问题的最优解,以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见到她时,她总是微笑,不吝啬地称赞,给人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

  日常学习中,我们会研究中俄跨区域合作的课题,导师常常查阅并分析中国的跨区域项目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加了多次科学会议,主题包括新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地区的前景、“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俄的跨区域合作、中国的区域间合作管理进程等,很多汇报和成果都采用了库普佐娃教授的建议,我对她十分感激。

  此外,我也常和导师讨论目前中国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各区域间合作的公共管理进程,她对中国区域发展很感兴趣。她认为中国各区域之间的公共管理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应找到适应的方式运用到俄罗斯。

  “很想体验中国高铁”

  俄罗斯的节日很多,每逢节日库普佐娃教授总会送一些小礼物给我以表达祝福。在今年2月,我和库普佐娃教授一起参加了中国驻俄罗斯使馆举办的留俄学生招待会,共同庆祝龙年春节。

  刚刚走进会场,库普佐娃教授就被展台的中国书籍吸引,兴趣盎然地挑选起来。那天,我向她介绍了很多现场有中国元素的装饰,例如壁画、山水画等,她说:“感觉庄严、高贵。”

  我们还一起参加了猜灯谜、剪纸、写福字、投壶等趣味游戏,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年味儿。库普佐娃教授非常开心,她指了指身上戴的胸针说:“我知道今年是龙年,为了符合节日气氛我特地买了龙形图案的胸针。”然后,她用中文对我说“新年快乐”。我很感动,当下拥抱了她。

  招待会上,导师被精彩纷呈的节目吸引,她对我说:“中华文化艺术真有魅力。”当中俄合唱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响起,导师不自觉地哼唱起来,还拿出手机录下这个节目。库普佐娃教授说:“这个节目太暖心了,我要分享给我的家人和朋友。”

  吸引导师的不仅有欢歌笑语,还有丰富的中国美食。那晚的年夜饭彻底征服了导师的味蕾。北京烤鸭的餐台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导师和我也加入其中,耐心等待了好久,终于轮到了我们。尝到嘴里过后,导师告诉我:“这和我之前在中餐厅吃的味道很不一样,鸭子皮脆,和柔软的肉形成对比,再配上黄瓜和甜咸味酱料,这样的融合简直是顶级美味!”我边吃边向导师介绍,北京烤鸭至今有600余年的历史,并且制作步骤复杂,工序繁多,还有另一种有趣的吃法是把剩下的鸭架油炸或做成一碗汤,非常美味。库普佐娃教授听了后,露出无限憧憬的表情,她说:“等我到中国后,一定会去爬长城、吃烤鸭。”我听到后感到开心又自豪。

  在日常相处中,库普佐娃教授不止一次表达想去中国看一看。机会近在眼前,今年暑假,库普佐娃教授计划来中国调研,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地区发展和文化。教授将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出发去黑龙江哈尔滨和辽宁沈阳,随后去北京和上海。教授曾问我是否可以帮她制定路线以及购买沈阳去北京的高铁票,她说:“听说中国高铁非常发达、速度快,我很想体验一下!”

  得知教授即将来中国调研后,我感到十分开心,希望帮她多做些工作,顺利开启中国之旅。相信库普佐娃教授通过这次中国行能更直观感受、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为她的研究提供新的灵感和观点。作为留俄学子其中一员,我在海外会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成为中俄友好关系的推动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南大学将举行建校120周年系...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西南大学正式发布12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2026年4...
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原标题: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4月15日至16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昆明...
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研发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创新团队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成功研发出我...
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 原标题: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记者4月15日获悉,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日前在广东阳江技师学院挂牌成...
葛道凯:扎根中国大地 全面汇聚...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开展策划,推出...
赵险峰:高校要坚持特色发展、各... “教育强国,‘强’的使命任务在高等教育。高校如何做到自强卓越?在我看来,一定要坚持特色发展、各展所强...
教育部:将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李依环)教育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 原标题: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开赛16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湖南省长沙...
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原标题: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但它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巨大机...
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 原标题: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
百余名博士扎根老城区   “感受到了满满诚意!”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博士潘思同,搬进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提供的人才房,看着宽敞明...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   “我家孩子才9岁,这半年体重增加了20斤”“孩子胖了,非常不喜欢动”……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
把科技人才“送”到企业创新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创新型科技...
以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变革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丁雅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
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 原标题: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的名师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数艺交融,创想未来”系列活动。...
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 原标题: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
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 原标题: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业梦想“当全国首支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的...
吉首大学:“四大行动”促学生全... 原标题:“四大行动”促学生全面发展“原来,制作一斤绿茶竟要56000多颗芽头,茶农要在枝头上采摘56...
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 原标题: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我们刚从洛川调研回来,在那里的苹果树干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4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