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校园 共话中美友好(环球热点)
创始人
2024-09-20 05:03:57
0

  耶鲁大学学生与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共游颐和园。
  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近日,耶鲁大学的21名学生走进中国校园,与中国人民大学的26名学生面对面交流,就人工智能、新兴科技、中美关系等热点话题展开对谈。通过交流,中美大学生结下了友谊,留下了回忆。

  

  “我们进行了热烈讨论”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与耶鲁大学举行学生对话系列活动。来自耶鲁大学的同学跨越大洋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进行交流。

  为了保证对话活动顺利举办,中国人民大学的同学们精心策划,做好充足准备。该校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王昕怡提前做了许多功课,她说:“之前,我不太了解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为了能够更好地参与对话,我提前了解了人工智能在各国的发展情况,并着重收集了与美国相关的信息。”

  参与此次对话的学生来自国际关系、计算机、金融、法律、新闻等专业,不同的学科背景知识为此次对话提供了多个角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学生何欣说:“我所在的小组有来自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同学。大家畅所欲言。这既是一次多学科间的观点碰撞,也是一场跨领域的交流对话,我们都很受启发。”

  美国学生朱瀚宁说:“在人工智能相关问题上,我们进行了热烈讨论,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

  美国学生瓦伦蒂娜·西蒙认为,针对人工智能的讨论让两国学生跨越了文化差异,“我们热烈讨论,关注人类共同的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李美欣认为,通过这次对话,她对美国学生多了些了解。“在这次对话当中,我意识到人工智能问题不仅涉及科学技术,也与管理体系息息相关,同时还涉及深刻的道德伦理议题。而且,我发现中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差异,但这并不能阻碍我们友好地交流观点。我觉得,这种理智的对话十分可贵,它可以让我们彼此多些理解,少些隔阂。”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张鑫恺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与外国学生直接对话的交流活动。在对话中,来自不同文化和专业背景的同学们提出多种观点,帮我拓宽了视野。”

  谈及对美国学生的印象,“严谨”“富有创造力”“友善”“热情”是中国学生们频繁使用的词语。李美欣说:“这次活动中,很多美国学生是理工科专业,他们对待技术研发的严谨态度令我印象深刻。在热烈的讨论中,他们的专业视角也给我带来很多思考。”王昕怡说:“我们只相处了短短几天,却像是老朋友一样,感觉特别好。”

  “我们结下了真正的友谊”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晨说:“中美学生的交流不仅发生在正式的会议室内,也发生在会场外的很多场合。”学术探讨之外,中国学生们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洋彼岸的朋友们备感温暖。

  李美欣负责安排大家的伙食。她总是先到餐厅,一一确认菜品,避免学生们接触到过敏原。“中美的饮食习惯不一样,我会认真检查每一份菜品。”李美欣说,“为了让美国同学吃得更加习惯,我们本打算第一顿饭吃西餐。没想到,他们摆摆手说‘这几天要吃正宗的中国菜’。”她还提到,美国学生特别想尝尝北京烤鸭。“于是,烤鸭成了我们此次行程的‘压轴大戏’。美国学生看到烤鸭出炉到现场片切的全过程,纷纷拿出手机录视频。”她说。

  去颐和园踏青那天,王昕怡是大家的导游。她发现,美国学生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美国学生对园林设计、历史典故都很好奇。”

  “在讨论活动之余,无论是吃饭、坐车还是参访,中美两国学生交错而坐。我们像好朋友一样聊天。”王昕怡说。

  北京让朱瀚宁十分着迷。“北京既古老又现代,我喜欢探索这座城市,传统建筑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令我印象深刻。”

  美国学生胡安·奥特罗说:“中国同学热情好客。这次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我十分享受每一天的时光。”

  瓦伦蒂娜说,在颐和园游览的一天最令她难忘。这一天,她欣赏美景,收获友谊。夕阳西下时,瓦伦蒂娜与中国学生并肩坐在昆明湖旁讨论英文、俄文与中文诗歌的不同特点。文学艺术让大家的心更近了。

  美国学生的充沛精力令何欣印象深刻:“无论行程如何紧凑,美国学生总是活力十足。即使第二天有长途旅行,前一天晚上他们仍与我们相约一起感受北京的夜晚。”

  朱瀚宁分享了本次活动中他最难忘的经历:“在北京的最后一天正好是我的生日。没想到中国的学生们热情地为我庆祝,我十分感动。我们结下了真正的友谊。”

  胡安和中国朋友们在KTV一展歌喉,合唱酷玩乐队的《生命万岁》。他说:“这些回忆将成为我的宝贵财富。”

  “青年大有可为”

  “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在本次活动后,中美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

  李美欣觉得增进中美友好交流是青年的使命。“通过这次活动,我切身感受到,青年大有可为。大家都心怀了解彼此、携手共进的愿望。”

  张鑫恺希望未来多参加此类活动。“两国青年的自由交流让我收获颇丰:中美青年文化背景不同,但有共同的兴趣与理想。我们观点碰撞,求同存异。我相信中美两国青年的美好友谊会延续下去,我愿意为此努力。”

  “明年,人大的同学有可能前往耶鲁进行交流。如果这个活动可以持续下去,我想对于中美学生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何欣说。

  朱瀚宁说:“学生可以成为两国间的文化大使,学生间的互相理解也是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基础。”

  胡安认为,保持两国青年群体对话的开放性,对未来至关重要。“我想,我们应该充分了解中美两国的不同之处,这是加深彼此理解的前提。为此,我们需要将对话继续下去。”

  瓦伦蒂娜说:“我们在这次活动中结下了友谊,这份情谊令人难忘,我会一直珍藏这段回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做好师资调配,科学应对人口波动 近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以学科调剂、进城选调、跨系统安置等方式推行教师转岗分流,应对生源锐减导致的...
广东省名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42亿元!“十四五”时期中央财... 9月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十...
复旦、交大教授推荐的「上海心理... 一、心理问题已成青少年与家庭的“隐形压力” 近年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多位心理学与医学教授在公开...
自贡高新区“开学第一课”:赓续... 9月4日,自贡高新区走进绿盛实验学校,精心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开学第一课”。本次活动作为高新区纪念...
小学一年级语文《选词填空》专项... 选词填空练习1 ,查看大图 选词填空练习2 1、 和 禾 ( )气 ( )苗 ( )田 ( )好 2...
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学校202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版英语教材真有那么难?“越用... 才刚开学,就有机构又开始在网上制造新一波焦虑,发布如“高考英语配音员吐槽教材难”“三升四的家长崩了,...
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均衡分配学生和师资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齐琪)记者4日从教...
加强专业自然教育营地建设 (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自然教育营地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为培养青少年对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推...
吴中“开学第一课”法治种子播心... 本报讯(通讯员 孟璐珺)新学期伊始,苏州市吴中区司法局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法治...
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作者:熊璋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研究) 近...
直接面试!2025下半年绵阳市... 每日推送四川编制、福利、多岗等好工作招聘! 回复【人工】考试答疑 回复【报名】获取每日报名信息汇...
教育部: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总课... 9月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会上...
【面试真题解析】2024年3月... 2024年3月30日上午河北省直遴选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第一题 领导曾作“松柳之喻”∶共产党员要像柳树...
双非/低均分/无语言,我20天... 截至昨日 第三方独立顾问平台OfferEasy 已成功帮助15719位留学生 进入理想名校 下签率已...
首个全国科普月掀起爱科学热潮 原标题:首个全国科普月掀起爱科学热潮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于9月1日全面启动,全国各地举办了精彩纷呈、形...
抓住五大关键点筑牢发展之基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力量,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与优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