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学习阅读(随笔)
创始人
2025-03-05 10:22:58
0

友人问起:好久没见你晒书了。答曰:近来忙乱,无暇阅读。我知道他说的“晒书”是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读过的书或者读书心得。这样的“晒书”与天气无关,与心情有关。而在以前,恰好相反。

我老家在浙江,儿时家中藏书虽不多,黄梅雨季里难得逢到大晴天,再忙也定要把书拿出来,在太阳下晒晒,免得受潮霉变。北方干燥,书极少发霉。但每次搬家,手忙脚乱之际,最大的受害者也是书。现在好了,我的书装在手机里,天荒地老,兹书永葆。哪怕手机摔得稀烂,书也是完好无损的。往大了说,从骨、石、竹、帛到纸张再到屏幕,读书更方便了,书的生命愈发长久。

互联网改变的东西很多,阅读是其中之一。互联网时代不仅“晒书”有了新解释,买书、藏书、读书也都有了新变化。

读书,对我而言,是生活的刚需,无法离弃。最近这些年,我每年读过的书是三位数,去书店的次数是两位数,从书店买的书则是个位数。往前数20年,我读的书绝大多数是从书店买了带回家,或者在书店里读完。往前数10年,大多是在书店里选定后从电商平台下单,由快递送上门,既便宜又省力。到了这几年,我从书店里选了书,打开手机,不忙下单,先看看各款阅读软件里有没有。如果有,就把书店里的书放回书架,把手机里的书“加入书架”,在回家的地铁上便迫不及待读起来。

不过,虚拟的“无形书架”随身携带,并没有取代“有形书架”在我生活中的地位。虽然,去书店越来越成为某种习惯,和买书没多大关系。但是,走进书店,徜徉于书架之间,闻着一排排书散发的纸墨气息,依然让我觉得踏实温馨。此时的我像一个刚搬进城里不久的农人,侍弄着种在阳台上的那几株黄瓜西红柿,心里觉得挺满足。虽然,端上桌的必是购买的蔬果。

因为习惯了在阅读软件里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条我奉行了多年的训诫被打破了。“标签”代替了折角,“复制”代替了摘抄。那个伴随我多年的摘录卡片箱子,已经许久没有增加新成员了,正如电子支付普及后,小猪零钱罐光荣退役,成了纯粹的摆件。然而问题来了,我至今未能熟练整理我阅读电子书时随手加上的标签、画下的道道、粘贴的片段。更让人汗颜的是,我从阅读软件“加入”或“收藏”的电子书越来越多,真正读过哪怕几页的却越来越少。

曾几何时,手机阅读的无限“藏书量”让我欣喜不已,以为终于可以一劳永逸地摆脱家中书堆放不下的杂乱。我却慢慢发现,一本纸质的新书摆在书柜里,它的封面、封底、书脊、开本、腰封,哪怕只是书页堆积的厚度,都不停地召唤你去翻动。电子书收藏进软件,却常常听不到声响。

而阅读软件内置算法推荐功能,又比任何书店经营者都更明白你的阅读喜好。它为你量身定制阅读书目,还偷偷告诉你,哪些书正受到成千上万读者的追捧,而其中又有多少是你的“好友”。它仿佛在暗示,要是再不读这些书,你就落伍了。如此这般,当无穷尽的书在眼前的屏幕闪亮登场,我又怎能克制把它们“收入囊中”的愿望呢?

于是,电子书的海量存储给我带来了些许焦虑,“藏而不读”的恐慌平添心理负担。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管住那根在屏幕上点戳的食指,没有阅读哪一本的决心,就不要轻易藏入“书架”。藏书之变,成了养成阅读新习惯的契机。

而今的阅读软件很贴心,不但可以按照读书进度把书分为“尚未阅读”“刚开始读”“正在阅读”“即将读完”“已读完”,还时不时就提醒我,某本书已经放进书架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了,“还没有开始阅读哦”。说实话,头几次收到它贴心的提醒,我是很难为情的。读中学时,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老师也爱这么问,他的语气严厉而急切。

经过三五年的磨合,如今我的无形书架中的电子书动态更新,保持着不多不少的数量,还实现了和家中有形书架上实体书的互补。

大部头的书、竖排的古籍,主要定居在家里的书架上。这是因为,读大部头的书常需前后翻动比照,纸书远比电子书来得方便。竖排的古籍呢,转为横排电子书时容易有错漏,更不用说阅读本来就关乎心灵又属于肢体。一本纸书卷持在握,摇头晃脑、顺行而下的快意,岂是点点屏幕可以替代的。

新出的小说、插图多的书,则大多驻扎在手机里。小说装在手机里,随时可读。古人所谓“三上”,网络时代叫“碎片时间”,正好用得一点不剩。如果书中有大量彩色插图,电子书更是优选。高清屏幕不愧为读图利器,还能放大细部欣赏,且无因陈旧发黄破碎之虞。

坦率地说,我正在重新学习阅读,努力适应着买书、藏书、读书的新变化。应变以守常,本就是阅读之目的。作为读书人,唯一不变的,是阅读的信念和执着。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7日 20 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南大学将举行建校120周年系...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西南大学正式发布12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2026年4...
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原标题: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4月15日至16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昆明...
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研发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创新团队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成功研发出我...
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 原标题: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记者4月15日获悉,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日前在广东阳江技师学院挂牌成...
葛道凯:扎根中国大地 全面汇聚...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开展策划,推出...
赵险峰:高校要坚持特色发展、各... “教育强国,‘强’的使命任务在高等教育。高校如何做到自强卓越?在我看来,一定要坚持特色发展、各展所强...
教育部:将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李依环)教育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 原标题: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开赛16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湖南省长沙...
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原标题: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但它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巨大机...
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 原标题: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
百余名博士扎根老城区   “感受到了满满诚意!”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博士潘思同,搬进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提供的人才房,看着宽敞明...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   “我家孩子才9岁,这半年体重增加了20斤”“孩子胖了,非常不喜欢动”……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
把科技人才“送”到企业创新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创新型科技...
以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变革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丁雅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
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 原标题: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的名师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数艺交融,创想未来”系列活动。...
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 原标题: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
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 原标题: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业梦想“当全国首支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的...
吉首大学:“四大行动”促学生全... 原标题:“四大行动”促学生全面发展“原来,制作一斤绿茶竟要56000多颗芽头,茶农要在枝头上采摘56...
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 原标题: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我们刚从洛川调研回来,在那里的苹果树干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4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