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搭建平台引才 促进成果转化
创始人
2025-03-05 11:23:42
0

原标题:厦门:搭建平台引才 促进成果转化

11月13日,第二届“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颁奖仪式。本届大赛历时两个多月,最终30个科创项目从500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由厦门市人民政府颁发的1425万元奖金,以及融资、落地等产业配套支持。

作为厦门科技创新的创赛品牌,大赛以北宋科学家苏颂命名,已成功举办两届。赛事紧扣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不仅为优质科创项目、海内外人才搭建风采展示、合作共进的平台,更成为厦门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加速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聚焦前沿成果

自9月启动以来,本届大赛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武汉、哈尔滨、成都、西安8个分赛区开展项目征集、初赛、复赛。500个国内外项目报名参赛,其中拥有知识产权超2000项,汇聚教授级人才923人,展现出参赛团队的科研实力。

“大赛的核心目的在于筛选具有原创性、颠覆性,并有望实现重大突破的创新技术及产品。”厦门市科技局副局长黄颖日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相较于首届赛事,本届大赛的赛道设置更加聚焦前沿,奖励机制也进一步优化升级,有效助力选拔兼具高技术含量、显著科学价值及实际商业应用潜力的优秀项目。

为充分展示大赛成果,分享未来发展机遇,与总决赛同期举办的“苏颂创新展”展出近20个顶尖参赛项目。展览涉及深空探测、生命健康、前沿材料等领域,展品包括商业雷达卫星、载人飞行器等前沿科技产品,神经网络处理器、基带等核心部件,以及碳化硅晶锭、纳米孔测序仪等新材料和生物医疗设备等。令人目不暇接的科技创新成果,展现出未来产业发展的无限潜力。

吸引项目落地

大赛背后,是厦门布局未来产业的决心。“诚挚欢迎所有参赛项目,特别是决赛入围项目在厦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携手共筑厦门科学城的辉煌未来!”11月13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岳林在大赛颁奖仪式上表示,厦门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障优质科技创业项目和人才团队在厦门深耕发展。

此次大赛,“海王星座空天一体化微波遥感”项目、“二氧化碳制备石墨烯及碳纳米材料”项目、“新一代创新型CAR巨噬细胞肿瘤免疫治疗”项目分别摘得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健康3个赛道一等奖,各获100万元奖金。每个赛道分别评出3个二等奖“创业先锋奖”、6个三等奖“创新潜力奖”。除奖金外,获奖项目还获得“苏颂杯”赛事签约基金支持,享受创业辅导、产融对接、概念验证服务等“大礼包”,为企业落地发展提供助力。

“大赛组织出色,赛事流程设计精心、严谨有序,为参赛团队提供了全面服务和支持。”西安广林汇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耿庆庆说,公司研发团队已构建国内领先的虚拟电厂平台。东南沿海地区在虚拟电厂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他看到了公司拓展业务的巨大潜力。通过此次参赛,团队更深入了解了当地市场,坚定了发展第二代技术并向沿海地区拓展业务的信心与决心。

本届大赛未来信息赛道一等奖获奖团队负责人、宁波智晖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任伟说,厦门承诺为团队落地发展提供多项创业融资便利及政策扶持,可减轻创业后续资金压力。目前,团队正在积极筹备,在当地建立数据运营团队。

拓展创新阵地

据悉,首届“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共有30家企业和团队获奖。决赛后,获奖企业和团队迅速启动落地程序,共有22家企业在厦门落地,注册资本金总计6400万元。郑岳林表示,“苏颂杯”赛事既是一个科技和产业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厦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有望吸引全球优质科技创业项目和顶尖未来产业技术落地,助力厦门培育更多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创业团队和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企业,为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近年来,厦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以厦门科学城为主阵地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从0到1”的原始创新以及“从1到100”的产业化落地提供全要素保障与服务。截至目前,厦门科学城入驻企业超1900家。

今年初,厦门出台《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措施》,从增强区域创新策源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科技创新“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支持体系、营造更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四方面提出16条举措,发力做大科技创新资源增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厦门在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中跃升至第72位,比上年提升8位,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正逐步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性提升。(记者 符晓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南大学将举行建校120周年系...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西南大学正式发布12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2026年4...
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原标题: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4月15日至16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昆明...
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研发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创新团队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成功研发出我...
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 原标题: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记者4月15日获悉,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日前在广东阳江技师学院挂牌成...
葛道凯:扎根中国大地 全面汇聚...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开展策划,推出...
赵险峰:高校要坚持特色发展、各... “教育强国,‘强’的使命任务在高等教育。高校如何做到自强卓越?在我看来,一定要坚持特色发展、各展所强...
教育部:将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李依环)教育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 原标题: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开赛16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湖南省长沙...
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原标题: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但它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巨大机...
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 原标题: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
百余名博士扎根老城区   “感受到了满满诚意!”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博士潘思同,搬进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提供的人才房,看着宽敞明...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   “我家孩子才9岁,这半年体重增加了20斤”“孩子胖了,非常不喜欢动”……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
把科技人才“送”到企业创新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创新型科技...
以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变革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丁雅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
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 原标题: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的名师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数艺交融,创想未来”系列活动。...
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 原标题: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
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 原标题: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业梦想“当全国首支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的...
吉首大学:“四大行动”促学生全... 原标题:“四大行动”促学生全面发展“原来,制作一斤绿茶竟要56000多颗芽头,茶农要在枝头上采摘56...
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 原标题: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我们刚从洛川调研回来,在那里的苹果树干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4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