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创新体系,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创始人
2025-03-05 12:42:43
0

原标题:构建大学创新体系,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也对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需要构建能进一步强化自身创新策源功能的创新体系,以适应我国科技发展从“跟随型”向“引领型”转型的战略需要,适应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创新只有在适宜的创新体系中才能实现

   创新是大学的生命所在,大学要具有活力,就需要持续推动创新。这不仅由大学对知识无止境探索的特性所决定,也由其不断培养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任务所决定。大学的创新,既有思想、观点、范畴上的创新,也有事物、路径、手段上的创新,还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近年来,围绕大学定位产生的“创新高地”“创新引擎”“创新第一动力”“企业创新的外部发源地”等表述,无不表达了党和国家乃至全社会对进一步发挥大学创新效能的期望。

   要充分发挥大学创新效能,就要结合其自身条件构建创新体系。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学是一个与专门研发机构、企业不同的公共科研实体。大学里的创新不仅与科研活动直接相关,也与校园内的人事、教学、社会服务等工作密切相连。如教学就是大学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教学可以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个体或团队,教师也能在课堂上将头脑中的知识盘活,在与青年学生的交流中迸发出创新灵感。另一方面,因为只有在体系化环境中,才能持续推动创新。当前,大学已从过去占据绝对优势、主要地位的知识生产者,转变为知识创新的合作者,决定创新的条件也已由过去简单的点和线拓展为各环节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有组织科研渐成趋势,科研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的建立更是打开了大学传统科研组织的封闭空间。这些变化意味着大学的创新活动必须嵌入创新体系中,否则科与教、产与教就难以融合,大教育、大科学就难以对接,教育、科技、人才就难以实现一体化发展,创新成果也就难以竞相涌现。

  大学创新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许多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围绕如何推动创新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如整合资源成立专门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与产业界联合建立创新中心等,但在创新体系建设上还存在一些短板。

   在认知观念上,部分大学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信及定力不足,不能长期地、稳固地支持某一个科研方向;在日常管理上,往往难以突破传统选人用人的惯常路径,短期绩效导向以及由此衍生的浮躁学风仍然存在,科研评价中往往掺杂着行政权力和人情关系;在资源来源上,科研经费获取渠道相对单一且对财政性资金依赖过强。同时,大学在研与产、学校与企业关系中所发挥作用的主动性还需进一步加强。

   上述短板造成大学创新体系不完善,使得部分大学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校内外环境,无法为知识的创造、扩散以及利用及时有效地提供所需的资源、组织和制度等条件,进而使得其推动创新的能力不强,自身拥有的人才、学科等优势也难以发挥。大学需要以更强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突破现有观念、体制机制的束缚,从教育、科研、人才的关联互动中理解和把握创新体系的科学内涵,进而下大力气完善自身创新体系,聚集能助力人才跃升、成就创新成果的体系化力量。

  从关键处着手构建大学创新体系

   构建大学创新体系,应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当前,应坚持一切以师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从树立注重实绩的工作导向、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政策、积极为创新创造开拓空间等关键点入手开展探索。

   坚持一切以师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大学创新活动源于师生、始于师生、系于师生。构建全面创新体系,大学要保证“资源跟着师生走”,为师生们释放创新活力创造环境和条件,激发他们志在创新、敢于突破的使命感。学校还应及时关切师生思想动态,借助数智技术常态化评估创新体系,精准跟踪和查找不同创新活动场景中存在的堵点、卡点、痛点,及时跟进调整相关政策。

   树立注重实绩的工作导向。大学要以注重实绩为导向,减轻师生不必要负担,使相关资源和师生精力集中于有意义的工作上。同时,有效遏制浮躁学风和学术不端行为,引导师生专注于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实施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鼓励和支持师生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的基础性研究。不断完善大学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分配机制,促进校内外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

   积极为创新创造开拓空间。努力将研究成果持续转化为教学资源,推进跨学科研究性教学,在为学生提供足够学术志趣养成空间的同时,让教师在高阶性教学中教学相长。要给师生科研试错预留空间,鼓励其敢闯科研“无人区”。要建立灵活的用人和财务制度,打通与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流动通道,赋予师生更大经费支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的更大自主权。要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推动师生跨学科、跨院系、跨部门交流学习或开展科研。

   (作者:罗志敏、胡燕娜,分别系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院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川北医学院本科生“逆天学术履历... 川北医学院专项工作组7月17日通报,近日,学校学生罗某某的科研情况受到部分网友关注。学校高度重视,立...
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改革探... □ 张 楠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兴起,针对性解决了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强调通过加强高职院校...
川北医学院通报“逆天学术履历”... 7月17日下午,川北医学院专项工作组发布情况通报,全文如下: 近日,我校学生罗某某的科研情况受...
北京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现场会... 本报讯(记者 陈明)近日,北京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现场会暨海淀区推进“教联体”育人新模式研讨会在中关...
浙江新增2所新大学!和普通大学... 日前,浙江省政府印发通知,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杭州职业技术大学,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
“重学”是旨向 “育能”是目的 在山东省东营市清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正围绕“半”字组词。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思考表示时间...
“公参民”学校转公记 一个月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发布的《罗湖区2025年小学一年级学位申请指南》引发全城热议:百仕...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首批毕业生有... 中新网北京7月16日电(周昕)记者15日从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启动三年以...
盛世清北:清华社会科学学院政治... 盛世清北专注清北硕博辅导十余年,凭借对清华大学考研真题的深入剖析、对命题规律的精准把握以及无数成功辅...
延边:教育事业十年发展成就斐然... 央广网长春7月17日消息(记者张学龙)为改善办学条件,2015年以来,延边州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力度...
南开大学在津投档分数线确定! 南开大学2025年 在津本科普通批投档分数线公布 在天津预计共录取620人 “物理+化学”组 工科、...
毕业即月薪过万的本科生不足10... 大学毕业生薪资收入的话题备受关注。刚毕业就能拿高薪的毕业生到底有多少?哪些职业人群收入相对更高呢? ...
家有大学新生必看!2025高校... 当前,全国各地陆续开启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部分高校录取通知书已经开始寄出,莘莘学子即将奔赴心仪的高校。...
山东枣庄一中援疆教师胡乐香:助... “感谢胡老师一年来的关心与帮助,如果没有您的悉心教导,我可能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近日,家住新疆乌...
今年考研人数真的变少了吗?数据... 择校福利: 最近后台私聊择校的越来越多了,老师打算从今天开始,每天帮10名同学分析择校,尽我所能帮大...
菏泽市高二语文联考阅卷报告 菏泽市高二语文联考阅卷报告 4题阅卷报告 1.原题呈现: 科学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提要或摘要,可以让...
大连市教育局关于领取2025年... 根据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安排,现将领取大连市2025年春季教师资格证书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发证对象 ...
思政课,不止四十五分钟(师说) 什么样的思政课和教师受学生喜爱?从教15年,我的感受是:思政课既要把道理讲明白,也要把人心讲热乎,既...
3年来,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取得... 自2022年起,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这项高端人才自主培养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