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热”折射终身学习热潮
创始人
2025-03-05 17:03:43
0

原标题:【光明时评】“夜校热”折射终身学习热潮

从剪纸烘焙到手工篆刻,从插花茶艺到书法摄影,如今,形式多样的夜校课程成为年轻人夜生活的全新打开方式。不少年轻人告别下班后宅家看剧刷视频的生活,选择走进夜晚“小课堂”,在收获新知、享受松弛的同时还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精神上的多重满足。

在社交平台上,“夜校”频上热搜,北京市东城区职工大学致远书院(青年夜校)首期开设的8门课一天内就被抢光,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夜校“遭遇”几十万人同时抢课……“夜校热”由此可见一斑。

火爆出圈的夜校并非新鲜事物。早在1917年毛泽东同志便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开办过工人夜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成立了大量技术夜校,旨在帮助工人农民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产技能。改革开放后,各种函授教育和夜大学蓬勃发展。如今的夜校,人们对其实用主义的考量渐弱,而呈现出更强的文化属性与精神特质,人们上夜校的目的已从过去的掌握一技之长转变为现在的终身学习与自我提升。

“夜校热”有效满足了人们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夜校热”折射的正是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各地夜校充分发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选择,从传统手艺到人工智能,从乐器学习到体育锻炼,种类多样,充分满足了不同群体职业发展、兴趣培养、社交拓展等精神文化需求。

“夜校热”助力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夜校热”出现的背后是新型夜经济的兴起。夜经济拓展了文化消费新场景和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相较于高昂的私教课,单价几十元不等的夜校课程性价比凸显,激发了人们为兴趣买单的动力,也势必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值得关注的是,非遗技艺等小众门类凭借“夜校热”收获了颇多关注,如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非遗夜校”开设的滇剧表演课程、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青年夜校”开设的漆扇制作课程都颇受年轻人欢迎,非遗技艺传承发展的活力就蕴藏在这些新增的关注中。

“夜校热”丰富学习型社会建设探索。夜校的出现,提供了更为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促使学习从“学校的课堂”走向“社会的课堂”,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场域。比如,浙江开放大学在夜校的基础上还开设了“青蓝午校”,提供与“青蓝夜校”时间互补、内容联动的学习方式。此外,各地的夜校根据授课对象不同,设置前沿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创新性课程等,实现“全年龄段”覆盖,为终身教育模式探索提供有益启发。

从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到重新走向舞台中央,夜校这一学习方式正在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具有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夜校提供了贴近需求、时间灵活、性价比高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文化传播与学习方式的新形态,夜校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现实。走进夜校的人们,找到了基于共同兴趣形成的社交圈,弥合了数字时代人际关系的鸿沟,夜校成为数字时代衔接个人与社会的一种新载体。

如何让“夜校热”得以持续?这有赖于将夜校的热度转化为学习的深度、文化的厚度,以更加包容和鼓励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夜校发展,增强办学实力和支撑能力,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夜校面向大众群体,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课程能否持续开下去,取决于人们的选择。加强监管、规范治理,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筛选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夜校课程。还当提升行业自律水平,通过发布“自律公约”等形式,促进夜校行业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成长,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汇聚多方主体合力,提升课程吸引力与普惠性。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推动夜校课程的设计和开设从“我有什么”向“公众需要什么”转变,更好契合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或可探索成立由团组织、高校、市场化培训机构等多方主体参与的“夜校联盟”,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不同领域的资源优势,打造“场地共享、教师共享、课程共享”的行业共同体,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回应不同群体终身学习的需求与热情,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人们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王 江,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南大学将举行建校120周年系...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西南大学正式发布12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2026年4...
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原标题: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4月15日至16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昆明...
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研发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创新团队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成功研发出我...
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 原标题: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记者4月15日获悉,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日前在广东阳江技师学院挂牌成...
葛道凯:扎根中国大地 全面汇聚...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开展策划,推出...
赵险峰:高校要坚持特色发展、各... “教育强国,‘强’的使命任务在高等教育。高校如何做到自强卓越?在我看来,一定要坚持特色发展、各展所强...
教育部:将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李依环)教育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 原标题: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开赛16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湖南省长沙...
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原标题: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但它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巨大机...
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 原标题: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
百余名博士扎根老城区   “感受到了满满诚意!”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博士潘思同,搬进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提供的人才房,看着宽敞明...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   “我家孩子才9岁,这半年体重增加了20斤”“孩子胖了,非常不喜欢动”……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
把科技人才“送”到企业创新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创新型科技...
以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变革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丁雅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
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 原标题: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的名师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数艺交融,创想未来”系列活动。...
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 原标题: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
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 原标题: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业梦想“当全国首支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的...
吉首大学:“四大行动”促学生全... 原标题:“四大行动”促学生全面发展“原来,制作一斤绿茶竟要56000多颗芽头,茶农要在枝头上采摘56...
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 原标题: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我们刚从洛川调研回来,在那里的苹果树干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4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