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几所著名高校举办大学新生家长会的消息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一些专家批评这是大学管理中学化,甚至批评这是“巨婴”行为。
笔者认为,这些言论反映了部分人对当下大学家长会的误解,是在误判基础上的错误指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类大学新生家长会和中小学的家长会是完全不同的。
中小学的家长会是日常行为,也是家长必须参加的,其中一个核心功能是配合学校教育,协助学校与老师监督并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具体工作,是家校协同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针对大学新生的家长会,首先就是家长自愿参加,不是必须的;其次,其核心内容主要是介绍学校或学院的历史、培养方案、未来就业发展路径以及学生在校的衣食住行等,是给家长答疑解惑,不是给家长提要求的,更不是要求家长参与学校具体的日常管理。当然,大学的新生家长会客观上会加强家长对大学与大学生活的认知,也会起到积极的协同配合作用,但这种配合,更多是在了解基础上的自觉自愿行为,并非强制要求。
也就是说,此家长会,非彼家长会!大学新生家长会,只是大学迎新过程中一个针对家长的活动。
这也是全世界大学的通行规则,是一项针对家长的标准服务。国外很多大学在新生报到时,往往会给家长单独安排一些活动,主要是让家长熟悉学校的历史、文化、校园环境等,加深家长对学校办学理念的了解。
伴随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高铁带来的交通便利化,越来越多的家长亲自送孩子到大学报到。很多大学在迎新活动中逐级增加了对家长的服务,一些大学在给家长提供各种进校吃住便利服务的同时,往往以院系为单位组织面向新生家长的参观、答疑等系列活动。所以今年这类以学院为主的新生家长会,遍布很多著名高校的院系。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新生报到时,围绕家长的活动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事实上,通过家长的体验,新生家长会成为大学口碑和品牌建设的一个环节,大学也越来越重视。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也是大学回应家长关切、加强对家长服务的结果:与其一一解答,不如组织起来,一起介绍解答。事实上多所大学的新生家长会,家长提问最多的还是孩子的学习、保研、就业等发展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大学新生家长会,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必须强调的是:大学新生家长会并不等于可以日常化,让家长介入学校日常管理,这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否则就必然导致大学中学化。
对此,特别需要家长的支持。家长也必须明白,大学是孩子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在过去18年里,很多家长已经介入过多,甚至是过度呵护,让不少孩子失去了一些成长的机会。现在是最后的机会,我们必须放手,让孩子去历练,去健康成长!
陈志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0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