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文化力量 讲好新时代思政课
创始人
2024-05-21 09:01:09
0

原标题:汲取文化力量 讲好新时代思政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其中强调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指明方向。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量,厚植思政课弘道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含着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生生不息、砥砺前行的智慧基因和精神密码,是中国人民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在。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滋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秉持批判性继承的科学态度,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提供文化土壤和教育源泉。

   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要坚持好运用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包蕴于习近平文化思想之中的重要方法论,结合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立足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需求,因时而异、因势而新地建构内容,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样态。既要防止对历史故事和思想理论的盲目堆砌,也要避免对传统文化深刻内涵意蕴的泛化浅读,在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思政教育元素的过程中,深度阐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魅力,以其内蕴的道德精神、价值理念,培养青少年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青年对家国共同体的认同感、热爱感以及责任感,强化其对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道德观的理解和内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汲取革命文化力量,永葆思政课鲜亮底色

   革命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培育出来的信念坚定、百折不挠,践行初心、勇于担当,救亡图存、顽强拼搏等品质情操,体现在由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组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蕴藏着“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密码,标定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方向,是党的事业得以迎接各种内外挑战、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能。

   革命文化与思政课在育人方面价值逻辑统一,目标功能一致,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重要依托,是滋养青年深化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文化养分。用好革命文化这本鲜活的历史教材,要充分挖掘革命文化的形成过程、丰富内容和内在价值,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立破并举,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旗帜鲜明反对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同时,要充分挖掘并发挥红色资源和革命遗存的教育功能,强化英烈文化的社会实践教学,提升教学的感知度,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充分感受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切身体会革命者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艰辛奋斗,提高抵御各种不良文化侵蚀的能力,增强坚定信念、勇担使命、继往开来的精神力量。

  汲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力量,涵育思政课时代生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萃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并立足于中国人民的现实需要,批判地学习借鉴了国外文化成果,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集中反映,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特征的充分体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植根社会实践、紧跟时代前沿、为人民服务、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内在属性。一代代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在改革和创新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之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支撑。尤其是当下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带来诸多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供了思想引导,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时代力量。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能思政课,有三点尤为重要。一是要讲好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把握体系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两个结合”,深化对于文化主体性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故事,讲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的新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理解“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学理和哲理。三是善用“大思政课”。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协同作用,用社会实践厚植爱国情怀,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启智润心,打造有深度有温情有力量有质感的思政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作者:张晖,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重... 人民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孙竞)日前,2025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重点项目集中推介会在京举行,4...
自贡自流井区:百余名市民开启艺... 9月10日,自贡市自流井区文化馆2025年秋季全民艺术普及免费培训班开班。本期培训班开设了成人舞蹈、...
锚定特岗精神坐标激活基层教育与... 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回信,不仅是对特岗教师扎根乡村、默默奉献...
中共德宏州委 德宏州人民政府 ... 全州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离退休教职员工: 值此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德宏州委、德宏州人民政府...
给我们代数学课的语文老师教我们... 这将是一篇毫无逻辑感的流水账,仅仅是为了把老师们按照在记忆中的排布顺序给记下来,朴朴素素或能显其美好...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全社会营...
2025年国家税务总局致全国税... 值此全国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国家税务总局谨向服务税收工作大局、默默奉献在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岗位上的...
关于转发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关于邀请参加2025 博士生国际招生面试 交流会”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研究生同学: 由中国教...
2025年“法考”忻州考区服务... 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客观题考试忻州考区“服务指南” 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客观题考...
致敬第41个教师节|讲述10位...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第41个教师节即将来临。教育部召开的2024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部署会中,将“重...
传授技艺 传承匠心(记者手记) 黄 超 在薄宜勇身上,我们看到了“良匠之师”的模样: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又是敢于创新的实践者。4...
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 本报北京9月10日讯(记者 高毅哲 林焕新)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今天如何定义好老师? 鲁网9月9日讯(记者 王玉龙)什么是“好老师”?每个人或许都有不同的看法,每个时代或许也都有不同的认...
【地评线】河声丨躬耕教坛育桃李... 据9月9日新华社报道,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全国...
我省2025年秋起逐步推进实施... (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孙思琪)日前,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贯...
“五育”并举推进大学生积极心理... □ 胡明慧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
【光明论坛】让思政教育焕发更蓬...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光明论坛】    开学第一课,从思政课启程。不少学校将英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