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文化力量 讲好新时代思政课
创始人
2024-05-21 09:01:09
0

原标题:汲取文化力量 讲好新时代思政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其中强调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指明方向。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量,厚植思政课弘道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含着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生生不息、砥砺前行的智慧基因和精神密码,是中国人民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在。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滋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秉持批判性继承的科学态度,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提供文化土壤和教育源泉。

   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要坚持好运用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包蕴于习近平文化思想之中的重要方法论,结合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立足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需求,因时而异、因势而新地建构内容,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样态。既要防止对历史故事和思想理论的盲目堆砌,也要避免对传统文化深刻内涵意蕴的泛化浅读,在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思政教育元素的过程中,深度阐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魅力,以其内蕴的道德精神、价值理念,培养青少年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青年对家国共同体的认同感、热爱感以及责任感,强化其对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道德观的理解和内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汲取革命文化力量,永葆思政课鲜亮底色

   革命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培育出来的信念坚定、百折不挠,践行初心、勇于担当,救亡图存、顽强拼搏等品质情操,体现在由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组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蕴藏着“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密码,标定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方向,是党的事业得以迎接各种内外挑战、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能。

   革命文化与思政课在育人方面价值逻辑统一,目标功能一致,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重要依托,是滋养青年深化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文化养分。用好革命文化这本鲜活的历史教材,要充分挖掘革命文化的形成过程、丰富内容和内在价值,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立破并举,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旗帜鲜明反对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同时,要充分挖掘并发挥红色资源和革命遗存的教育功能,强化英烈文化的社会实践教学,提升教学的感知度,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充分感受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切身体会革命者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艰辛奋斗,提高抵御各种不良文化侵蚀的能力,增强坚定信念、勇担使命、继往开来的精神力量。

  汲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力量,涵育思政课时代生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萃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并立足于中国人民的现实需要,批判地学习借鉴了国外文化成果,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集中反映,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特征的充分体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植根社会实践、紧跟时代前沿、为人民服务、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内在属性。一代代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在改革和创新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之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支撑。尤其是当下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带来诸多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供了思想引导,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时代力量。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能思政课,有三点尤为重要。一是要讲好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把握体系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两个结合”,深化对于文化主体性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故事,讲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的新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理解“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学理和哲理。三是善用“大思政课”。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协同作用,用社会实践厚植爱国情怀,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启智润心,打造有深度有温情有力量有质感的思政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作者:张晖,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南大学将举行建校120周年系...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西南大学正式发布12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2026年4...
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原标题:点亮小听众的科学梦想   4月15日至16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昆明...
我国首个林草行业大模型研发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创新团队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成功研发出我...
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 原标题: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成立记者4月15日获悉,粤西核电运维产业学院日前在广东阳江技师学院挂牌成...
葛道凯:扎根中国大地 全面汇聚...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开展策划,推出...
赵险峰:高校要坚持特色发展、各... “教育强国,‘强’的使命任务在高等教育。高校如何做到自强卓越?在我看来,一定要坚持特色发展、各展所强...
教育部:将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李依环)教育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 原标题: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开赛16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湖南省长沙...
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原标题:人工智能: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但它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巨大机...
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 原标题:积极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
百余名博士扎根老城区   “感受到了满满诚意!”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博士潘思同,搬进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提供的人才房,看着宽敞明...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   “我家孩子才9岁,这半年体重增加了20斤”“孩子胖了,非常不喜欢动”……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
把科技人才“送”到企业创新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创新型科技...
以人工智能服务教育变革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丁雅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
为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 原标题:大连理工大学:塑造扎根基础学科的名师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数艺交融,创想未来”系列活动。...
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 原标题: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
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 原标题:湖南:政策“雨露”浇灌大学生创业梦想“当全国首支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的...
吉首大学:“四大行动”促学生全... 原标题:“四大行动”促学生全面发展“原来,制作一斤绿茶竟要56000多颗芽头,茶农要在枝头上采摘56...
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 原标题:人勤春来早 科特派助农忙“我们刚从洛川调研回来,在那里的苹果树干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4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