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育人体系,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
创始人
2025-03-05 21:22:09
0

原标题:变革育人体系,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

   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加速变革的大背景下,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胜任力,能够立足我国实践与世界对话、能实现国际合作和参与国际治理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是深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全球倡议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所在,也是外语类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使命。

   全球胜任力的概念提出之后,经过多年演变,已从理论探讨逐渐转化为实践行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和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理事会、经合组织等都先后发布过相关报告,强调全球胜任力对国家和全球发展的重要性。全球胜任力,即在国际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包含知识素养、实践能力和个性品质等多个方面。当前,我国高校对于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已有诸多实践,但整体而言起步较晚,尚不能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匹配。当下,应进一步推动育人体系改革,切实加强新时代青年人才国际胜任力培养。

  提升语言文化适应力,推动人才从“外语通”到“外国通”

   作为人类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要素和标志,不仅包含着本民族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更蕴含着本民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人类社会的发展变革,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都加速着语言演变。

   在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的今天,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外语类高校要充分发挥外语的辐射作用,通过语言铺路、文化架桥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语言和文化适应力的培养,丰富国际化校园内涵、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为促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融相通、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贡献。

   在发挥传统学科优势、大力推动非通用语种建设的同时,外语类高校应努力做到基于语言、超越语言,让语言教学与文化研究有机融合、互为助力,有效提升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而是将语言学习转化为打开一国文化宝库的钥匙,增进对学习对象历史、政治、经济、科技等全方位认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多样性,促进语言转换和文化对接,塑造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自信的姿态,从而做到文化交流、文化理解、文化融入,真正达到跨文化沟通的目的。

  增强专业综合素养,推动人才从“外语通”到“领域通”

   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进程和“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参与国际事务的相关人员在海外业务拓展、谈判协商、交流合作等方面面临着新要求,亟须增强自身在外语、专业、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外语类高校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调整升级现有学科专业体系、重塑外语教育新格局提供了重要指导和遵循。

   外语类高校应立足自身专业特色和对外交流合作优势,以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为牵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找准社会服务切入点,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通过“语言开道、专业跟进、区域与国别研究补充”的路径,搭建起“语言提升—行业专题培训—全球实践”的立体式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通道,打造校部、校地、校企、校际协同育人共同体,让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要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拓展外语人才综合素养,提升专业人员外语能力,更好满足我国各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实践需要。

   围绕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外语教育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的关系,以增强专业和综合素养为目标,突破传统语言教育的思维模式,通过共享、共建、共育,凝聚社会协同力,促进外语与更多学科深度融合,推动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迭代升级,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培养思辨力执行力,推动人才从“外语通”到“全球通”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治理和全球发展中的作用愈加突出,在不同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加复杂多变,亟待培养一批深谙中国国情、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外国语言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外语类高校不仅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知识体系构建,更要加强对其政治鉴别力、文化思辨力的培养,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有力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更好地捍卫国家利益。

   要以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和全球治理为抓手,建设一支跨院系、跨学科、跨国别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并通过技术赋能加速教育变革、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激励学生开展实践实习、志愿服务,将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有机融入全球胜任力培养体系,有效提高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市场开拓与动向分析能力、国际复杂问题处理能力等。尤其要针对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空白领域、急需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具有前瞻性与实操性的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策略。

   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要将中国的理念倡导付诸实践。外语类高校可通过聚焦外语能力提升、跨文化沟通、文化通识、领导方略、国际关系与国际传播、区域研究与全球治理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注重提升人才的领悟力与执行力,实现人才的政治觉悟、国际视野、外语能力、业务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贾德忠,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推动思政教育与服务国家战略同频... □ 张 晓 思政教育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其鲜明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及强大的引领力能够确保教育...
广东省佛山市2024-2025...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古...
川北医学院本科生“逆天学术履历... 川北医学院专项工作组7月17日通报,近日,学校学生罗某某的科研情况受到部分网友关注。学校高度重视,立...
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改革探... □ 张 楠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兴起,针对性解决了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强调通过加强高职院校...
川北医学院通报“逆天学术履历”... 7月17日下午,川北医学院专项工作组发布情况通报,全文如下: 近日,我校学生罗某某的科研情况受...
北京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现场会... 本报讯(记者 陈明)近日,北京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现场会暨海淀区推进“教联体”育人新模式研讨会在中关...
浙江新增2所新大学!和普通大学... 日前,浙江省政府印发通知,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杭州职业技术大学,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
“重学”是旨向 “育能”是目的 在山东省东营市清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正围绕“半”字组词。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思考表示时间...
“公参民”学校转公记 一个月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发布的《罗湖区2025年小学一年级学位申请指南》引发全城热议:百仕...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首批毕业生有... 中新网北京7月16日电(周昕)记者15日从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启动三年以...
盛世清北:清华社会科学学院政治... 盛世清北专注清北硕博辅导十余年,凭借对清华大学考研真题的深入剖析、对命题规律的精准把握以及无数成功辅...
延边:教育事业十年发展成就斐然... 央广网长春7月17日消息(记者张学龙)为改善办学条件,2015年以来,延边州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力度...
南开大学在津投档分数线确定! 南开大学2025年 在津本科普通批投档分数线公布 在天津预计共录取620人 “物理+化学”组 工科、...
毕业即月薪过万的本科生不足10... 大学毕业生薪资收入的话题备受关注。刚毕业就能拿高薪的毕业生到底有多少?哪些职业人群收入相对更高呢? ...
家有大学新生必看!2025高校... 当前,全国各地陆续开启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部分高校录取通知书已经开始寄出,莘莘学子即将奔赴心仪的高校。...
山东枣庄一中援疆教师胡乐香:助... “感谢胡老师一年来的关心与帮助,如果没有您的悉心教导,我可能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近日,家住新疆乌...
今年考研人数真的变少了吗?数据... 择校福利: 最近后台私聊择校的越来越多了,老师打算从今天开始,每天帮10名同学分析择校,尽我所能帮大...
菏泽市高二语文联考阅卷报告 菏泽市高二语文联考阅卷报告 4题阅卷报告 1.原题呈现: 科学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提要或摘要,可以让...
大连市教育局关于领取2025年... 根据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安排,现将领取大连市2025年春季教师资格证书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发证对象 ...
思政课,不止四十五分钟(师说) 什么样的思政课和教师受学生喜爱?从教15年,我的感受是:思政课既要把道理讲明白,也要把人心讲热乎,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