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互认:突破高校“围墙” 共享优质资源
创始人
2025-03-06 02:42:13
0

原标题:学分互认:突破高校“围墙” 共享优质资源

不久前,湖南省教育厅印发《岳麓山大学城高校学分互认、后勤共保、设施共用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实施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这不仅为三校的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也使学分互认再次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学分互认因何而兴,发展现状如何?这一举措未来将走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促进高校资源互通

在高等教育领域,学分互认其实并非新鲜事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教授黄海刚介绍,事实上,学分互认在美国、英国等国家以及欧盟区域内已经实行多年,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一种较为成熟和普遍的做法。

在学分互认模式下,学生在修习本校开设的课程之外,还可选修其他院校的课程。这些外校课程的学分可以转换为本校学分,同样,本校课程的学分也会被其他学校承认。

在我国,学分互认的实践早已开始。20世纪90年代末,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以下简称“学院路共同体”),成为国内学分互认的探索之一。当时,该共同体成员高校大多拥有国内领先的特色学科,但学科门类不够全面。因此,这些高校通过学分互认,实现教学资源互补。

黄海刚认为,资源互补是吸引高校探索学分互认的重要前提。“通过学分互认,区域内高校能够共享更多优势资源,有助于实现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她说。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执行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李均举例,如果一名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人文社科知识有浓厚兴趣,而其所在学校的人文社科并非强项,那么他就可以通过学分互认机制,选择优质的人文社科课程并获取学分。“从学生发展角度考虑,高校学分互认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他说。

李均补充说,除助力学生成长外,学分互认也给高校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以往,高校之间的交流往往集中于科研领域,而在人才培养领域的交流相对较少。学分互认机制为高校之间建立了一种以教学为中心的新交流模式。”李均说。

亟待形成制度规范

在理想状态下,学分互认无疑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实现质量提升的一剂“良药”。不过,学分互认的探索并非易事。“学分互认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困难。”李均坦言,尽管各高校都在积极尝试学分互认,但目前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优质课程资源稀缺是学分互认面临的一大挑战。李均告诉记者,在许多高校,选课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很多学校而言,课程资源是供不应求的。在选课季到来时,不少高校学生甚至需要靠‘抢’才能完成选修课要求。而学校如果难以满足本校学生的选课需求,那向外校学生开设优质课程也就成了天方夜谭。”他说。

此外,课程同质化严重、跨校上课不便等问题也备受学生诟病。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学分互认相关规范的缺失。“这会让学分互认存在流于形式的风险。”黄海刚说。

李均补充:“目前高校之间在管理机制上尚未形成关于学分互认的统一规则。”仅从学分互认的角度来看,各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标准难免存在差异。如果采用不同标准培养的学生共用一套学分标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审慎的制度、课程和评价设计是推进学分互认的前提。”黄海刚指出,学分互认需要科学系统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提前做好准备,对实施过程等环节进行规划论证,切忌盲目跟风。

探索学分互认前路

早在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地方建立大学联盟,发挥部属高校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实现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今,北京、湖南、广东等地正积极通过大学联盟的形式推进学分互认,构建校际资源互通桥梁。

李均认为,大学联盟制是促进学分互认有序发展的合理途径,但也不可盲目而行。“大学学分互认联盟建立的前提,是多所高校之间各取所长、互相扶持。”他说。

黄海刚表示:“学分互认需要逐步去探索和实践,在经验较为成熟后,可以推广到不同类型的高校。”

为了保障学分互认在更多高校中顺利推广,制度建设与机制保障显得尤为重要。黄海刚认为:“各高校应强化互选互认的制度,规范跨校课程选修程序,确保学分互认能持续推进。”

“除了建立学校之间的联盟外,各校的院系还可通过‘专业联盟’的形式展开学分互认。”李均向记者表示,所谓“专业联盟”,即由不同院校的同一专业携手建立而成的学分互认联盟。很多高校专业尽管排名并不亮眼,但其可能由于研究传统、地理区位等因素,在某些研究方向有着可圈可点的表现。“专业联盟”式学分互认有助于集聚优质资源,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术发展方向,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课程设计方面,李均认为,参与学分互认的高校不仅要通过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选课需求,还要拿出“看家本领”,让更多大家、名家加入跨校选修课的设计团队中。

“要想设计出有意义、有价值的学分互认课程,还要将课程设计权交还给高校教师,真正让高校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李均指出,高校应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科研成果开发适合学分互认的课程,避免课程开设同质化的问题。

黄海刚指出,要回答学分互认的本质,关键要明确其背后的价值和理念。在推进学分互认时,高校需要思考“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以此确保高质量协同育人的实现。(实习记者 夏天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学期,三科统编教材有新变化!... 今年秋季学期,三科统编教材有了一些新变化。比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新增“爱科学 学...
法考教材怎么用?有什么高效使用... 备战法考时,选对教材并掌握正确用法至关重要。法考官方唯一指定教材是《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山东省德州市2025-2026...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关键挑战与精准...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是深化中国特色学徒制、支撑新型工业化战略的重要举措。该计划自2022年...
2035年丰台将全面建成首都教... 本报讯(记者武文娟张知依)昨日上午,丰台区出台《丰台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
法考用哪个机构的书?官方教材与... 备战法考时,教材选择无需局限于单一类型。官方教材权威性强,适合打牢基础;机构教材侧重应试技巧,可提高...
法考用什么教材?为什么教材是备... 法考备考的核心教材有两类:一是司法部组织编写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俗称 “四大本”...
泗县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 根据《安徽省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公告》要求,为做好泗县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认...
【稳就业,我们在行动】“启航计...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工人日报) “这笔奖励金对于我们而言,是我们应对未来生活风险的底气,让我们敢...
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 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 (2013年修订) (广东省教育厅2013年4月16日以粤教继〔...
2025丨第39届中国化学奥林... 2025丨第3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真题分析与讲解 第3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于202...
吴伟到江城第一中学督导项目推进... 9月5日下午,区委副书记、区长吴伟带队到江城第一中学,以“实地察实情、座谈解难题”的方式,专题督导项...
初任校长要多观察慢行动 对于刚刚走上校长岗位的管理者而言,在学校日常工作中,要多观察慢行动,千万不能有先入之见。对于任何场合...
从“学问”走向“学科” 在对王红教授进行访谈的前一周,她的新作《教师培训学概论》在广州举行了首发式。这是一部关于教师培训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