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思政课”有知、有质、更有智
创始人
2025-03-06 07:22:16
0

【各抒己见】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具有“思政引领力”。围绕这一话题,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进行了深入探讨,笔者对此深有感触。思政课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锻造好思政课是增强思政引领力的重中之重。“大思政课”是办好思政课理念的再更新,是实现思政课与时代同向、与实践同行的重要手段。

强基固本,守好“根”与“魂”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思政课拓展成为能够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传主流旋律、强爱国情怀的“大思政课”,必须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要注重核心价值塑造。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大思政课”更要突出思政课的“信仰之本”与“政治之本”,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作为内容建设的重中之重,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筑牢信仰之基。

要注重优秀文化植入。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开好“三个文化”核心课程,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着力将优秀文化融入“大思政课”教育体系,加强学生精神洗礼,厚植文化底蕴,引导学生自觉用优秀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要注重伟大变革成就的运用。要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作为“大思政课”内容建设的重要支撑,深挖伟大成就中的鲜活实践、生动案例,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站起来”的历史自信、“富起来”的现实自信、“强起来”的未来自信,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挺膺担当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决心。

推陈出新,把准“时”与“势”

思想课虽有“固定招式”,但绝不能简单“套用公式”“照本宣科”,只有把握了“时”,才能很好地“进”,只有抓住了“势”,才能更好地“行”。“大思政课”要围绕个体发展和社会生活,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与青年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熟同频共振。

要优化内容供给。坚持内容为王,加强对学生思想、心理及所关心热点问题的研究,选题要立足学生、备课要深入学生、导入要吸引学生,做好内容的生活化、活动化,让思政课真正与学生有共鸣、能共情,让学生听之解渴,学有所得,爱上“真理的味道”,品味“信仰的甘甜”。

要优化教学方法。新时代的思政课在教学方法上需要转变思维,倾情打造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形式。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大思政课”教学方法,以课题讨论、情景模拟、户外研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拓宽课堂场域,推动“大思政课”内外呼应。要创新话语体系,用通俗化、生活化、时代化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把“大道理”讲到学生心坎上,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把有高度的事情讲得有温度。

要优化队伍建设。教师是思政课的设计者、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做到育人先育己,“理直”且“气壮”。要做到知己知彼,让教师同青年学生零距离接触,零隔阂沟通,将教学重点聚焦于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逐步实现由“批量输出”到“个性定制”的转变。

化静为动,提升“质”与“效”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载体,是思政课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上好“大思政课”不仅是学校的使命,也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筑堤。

要建好校园主课堂。讲好思政课重在面对面交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采用小班授课模式进行主干课教学。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将课程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将思政课搬进校史馆、体育场馆等,将思政元素融入开学第一课、升旗仪式、毕业典礼等重要时间节点,让思政课真正地“活”起来。贴近青年、平等对话是讲好新时代思政课的重要原则。将思政课堂“搬”出教室,教师与学生围坐在一起,没有“在上”教书授课的教师,也没有“在下”听讲记录的学生,只有围坐交流谈心的“家人”,生动活泼接地气的话语成为思政课的“调味剂”,让学生感到“解渴”“尽兴”。

要拓展社会大课堂。整合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持续拓宽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育人平台,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移动式课堂,借助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打破思政课的时间空间限制,让思政课真正地“动”起来。

要创新网络云课堂。强化数字化思政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用好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手段,以数字技术拓展思政课场域,优化教学载体,整合教学素材,打造全方位、立体化教学资源库,让“大思政课”有知、有质更有智。

(作者:刘自康,系大连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避险好办法,应急在心中”主题... 人民网北京4月3日电 在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避险好办法,应急在心中”全国中小学...
莫言戏剧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 人民网北京4月3日电 近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创造:莫言戏剧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来自...
新成果揭示植物病毒“作恶”过程 原标题:新成果揭示植物病毒“作恶”过程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也开始“兴风作浪...
中澳科学家联手探寻中子星“体重... 原标题:中澳科学家联手探寻中子星“体重密码”中子星的直径仅为20多千米,切面相当于北京四环内区域大小...
神经炎症失控原因被揭示 原标题:神经炎症失控原因被揭示记者从清华大学药学院获悉,该院丁胜团队近日首次揭示限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
我科学家提出单原子催化剂设计全... 原标题:我科学家提出单原子催化剂设计全新理论模型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路军岭教授团队与...
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 原标题: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眼下,即将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正忙于毕业论文修改答辩。近期,北京邮电...
以前闷在教室里 现在跟着地图走 原标题:以前闷在教室里 现在跟着地图走“以前总闷在教室里,现在跟着云地图走,思政课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新项目探寻作物“滋味基因密码” 原标题:新项目探寻作物“滋味基因密码”  由湖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
“花在哪里开,我就去哪里” 原标题:“花在哪里开,我就去哪里”经过连日春雨的滋润,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的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新一代超薄光帆具有高反射率 原标题:新一代超薄光帆具有高反射率  通过将超薄、高反射材料与人工智能(AI)优化的纳米级设计相结合...
2025年全国“百城千校万企”... 原标题:2025年全国“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启动2025年全国“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动员部署...
不让“项目等钱” 确保“学... 浏阳河畔,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东校区项目工地施工正酣。“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一期项目支持5000万元...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发... 本报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谷业凯)第十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日前在北京颁奖。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科学家研制出毫秒级可集成量子... 3月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的李传锋、周宗...
研究生复试招录改革走向多样化 原标题:研究生复试招录改革走向多样化2024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应届毕业生邓楠(化名)以425分的...
2025年山西科技工作重点开展... 3月28日,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召开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据介绍,2024年,山西省科技系统全面落实省...
遵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扎实推进... 原标题:遵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近期...
抓早抓小抓关键 保护好孩子视力 原标题:抓早抓小抓关键 保护好孩子视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更是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然而,当前中国青...
教育部:有序实现2027和20... 人民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郝孟佳)今天,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