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
创始人
2025-09-05 11:33:19
0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作者:熊璋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研究)

近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育人从知识传授为重向能力提升为本转变,加快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人工智能的发展迅猛、带来的变化深刻,为了保证人工智能的健康有序发展,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势在必行,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人工智能教育,提升人工智能教育、信息科技教育份量过程中,要关注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性,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让“愉快”贯穿人工智能教育的全过程;让“愉快”成为青少年与人工智能相得益彰的钥匙;让“愉快”伴随中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人工智能应该是青少年的好朋友,反之亦然。人工智能教育应该是青少年喜欢和享受的过程。好奇心是青少年求知求真的原始动力,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要点燃他们这份好奇心,在他们心中种下创新的种子,引导他们主动迈开探求的脚步。

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要把他们平缓顺畅引入人工智能场景和环境,引导他们尝试人工智能、喜欢人工智能、享受人工智能,感受人工智能的优势和魅力,避免他们产生技术枯燥的感觉和距离感。用孩子能理解的听故事、追剧情,避免“术语轰炸”。在起步阶段,要用他们熟悉的“生活化场景”降低门槛,让人工智能“看得见、摸得着”,避免超过低年级同学认知水平、难于接受的抽象概念;让人工智能教育“有情节、有温度”,避免空洞的灌输。比如通过语音控制智能电视遥控器,与人工智能机器人聊天,带他们观察爸爸妈妈在售货机前的人脸支付,让他们直观感受人工智能在身边,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构思自己期待的人工智能应用,尤其是让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更有趣、更有效率。

在人工智能教育过程中,多用青少年熟悉的、喜欢的团体游戏化形式,既有闯关升级的挑战性,又有队友协同的合作性。比如组队利用人工智能识别工具,发现校园内的不同植物,限时挑战活动,让他们有分工、有合作、有组织、有秩序地通过人工智能认识植物、熟悉校园、提升交流和合作能力,包括队友之间的合作,也适应人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在愉快的合作中,学习人工智能。

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教育是“立德树人”、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载体,致力于中小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提升综合素养和科学潜质,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人工智能教育在德育方面不仅仅是口号式的理念,人工智能教育首先是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通过体验、感悟、辩论,让青少年从小就理解 “科技向善” 的意义,筑牢道德底线;通过团队协作项目,培养合作精神,感悟合作的快乐;通过学习和实践,理解和体会“用科技服务他人、促进社会进步” 的价值取向与智慧社会责任感。

人工智能教育在智育方面不仅仅是背概念和解题,人工智能教育要培养中小学生的协同计算思维方式、科学精神和创新潜质。通过具体的人工智能应用和实践活动,比如在 “校园植物识别” 项目中,收集不同植物的叶片数据(形状、纹理、颜色),标注特征、训练模型,去探究不同季节的树叶对模型的影响,理解数据与模型的关系,进而认知“数据 - 模型 - 决策”的逻辑链,把科学探究具象化,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到相关问题的解决。

人工智能教育在体育方面不仅仅是提高竞技成绩,人工智能教育要培养中小学生通过科学和愉快的活动,锻炼出强壮的体魄、磨炼出坚定的意志和塑造出健全的心理。比如应用人工智能在体育活动中指导、督促、评价、优化和激励作用;发挥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无感筛查、动态评估、及时疏导的优势。

人工智能教育在美育方面不仅仅是赋诗、作曲和绘画,人工智能教育要培养中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致力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组织中小学生们观看中国团队推出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引导他们发现其中中华文化与人工智能科技的高度融合,比如利用人工智能制作的动态水墨渲染和粒子动态张力的表现。

人工智能教育在劳育方面不仅仅是操纵、操作那些重复性的训练,劳动教育不再局限在传统体力劳动或基础技能训练层面,人工智能教育要培养中小学生科技赋能劳动效率提升的认知和能力,适应“数字劳动”“创造性劳动”“人机协作”的劳动新形态,比如利用人工智能教室清洁工具、优化班级清洁分工和协作,既能体验劳动过程,又能享受人工智能提升劳动效率的乐趣。

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提升青少年的跨学科认知与能力

人工智能源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技、充满跨学科的成就,又刺激交叉学科的大发展,提出复合人才的极大需求。人工智能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提升青少年的跨学科的认知与能力。愉快的教育方式能打破学科壁垒,让青少年在解决真实问题的乐趣中,看到知识的关联与应用的广阔,从而建立 “用综合能力应对复杂世界” 的思维方式。

人工智能揭示了各学科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关联,构建出一张综合的图谱,中小学生的跨学科认知与能力、人工智能素养成为他们未来服务社会的核心要素。应用人工智能解决具体的问题,通常需要跨学科素养和能力:用语言与人工智能系统交互,用数学分析数据规律,如用概率判断人工智能识别的准确率,用物理理解传感器原理,如红外传感器感知温度,用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跨学科方法,输出吸引人和说服人的结论。

“人工智能校园生态实验室”项目堪称跨学科融合的典型案例,学生设计一套能监测光照、温度、土壤湿度的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生物知识帮助他们判断 “哪些植物适合作为监测对象”;物理原理让他们理解 “传感器如何将环境变化转化为电信号”;数学知识用于分析 “数据波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美术功底则体现在监测装置的外观设计上,让科技设备与校园景观和谐相融。这样的系统能够预警 “多肉植物缺水”时,系统的小主人可以认识到“原来数学课上的函数图像,真的能帮植物‘说话’。”

“人工智能班级故事剧场”项目则让技术与人文碰撞出火花。学生先用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分析经典童话的叙事结构,再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动画短片,最后用音乐知识为故事配上原创音效。过程中,他们会发现算法逻辑与故事伏笔有着奇妙的相似性,正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学生还可以对人工智能提出自己的挑战,比如让人工智能生成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看看人工智能生成的动画如何表现诗句中的“春”“水暖”“先”和“知”。

当人工智能教育褪去枯燥的外衣,以愉快的姿态融入青少年的成长,技术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在这片充满乐趣的教育土壤里,好奇心会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全面发展会成为自然的成长结果,跨学科思维会成为看待世界的本能视角,这才是人工智能教育应有的样子,让每个青少年在拥抱人工智能的同时,拥抱丰富而完整的世界,获得美好的未来。

人工智能教育不是功利性的教育,不能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要避免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卷死记硬背、卷重复训练、卷分数、卷竞赛。人工智能教育要给中小学生愉悦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享受人工智能的学习,让人工智能成为他们的朋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做好师资调配,科学应对人口波动 近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以学科调剂、进城选调、跨系统安置等方式推行教师转岗分流,应对生源锐减导致的...
广东省名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42亿元!“十四五”时期中央财... 9月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十...
复旦、交大教授推荐的「上海心理... 一、心理问题已成青少年与家庭的“隐形压力” 近年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多位心理学与医学教授在公开...
自贡高新区“开学第一课”:赓续... 9月4日,自贡高新区走进绿盛实验学校,精心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开学第一课”。本次活动作为高新区纪念...
小学一年级语文《选词填空》专项... 选词填空练习1 ,查看大图 选词填空练习2 1、 和 禾 ( )气 ( )苗 ( )田 ( )好 2...
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学校202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版英语教材真有那么难?“越用... 才刚开学,就有机构又开始在网上制造新一波焦虑,发布如“高考英语配音员吐槽教材难”“三升四的家长崩了,...
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 均衡分配学生和师资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齐琪)记者4日从教...
加强专业自然教育营地建设 (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自然教育营地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为培养青少年对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推...
吴中“开学第一课”法治种子播心... 本报讯(通讯员 孟璐珺)新学期伊始,苏州市吴中区司法局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法治...
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作者:熊璋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研究) 近...
直接面试!2025下半年绵阳市... 每日推送四川编制、福利、多岗等好工作招聘! 回复【人工】考试答疑 回复【报名】获取每日报名信息汇...
教育部: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总课... 9月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会上...
【面试真题解析】2024年3月... 2024年3月30日上午河北省直遴选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第一题 领导曾作“松柳之喻”∶共产党员要像柳树...
双非/低均分/无语言,我20天... 截至昨日 第三方独立顾问平台OfferEasy 已成功帮助15719位留学生 进入理想名校 下签率已...
首个全国科普月掀起爱科学热潮 原标题:首个全国科普月掀起爱科学热潮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于9月1日全面启动,全国各地举办了精彩纷呈、形...
抓住五大关键点筑牢发展之基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力量,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与优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