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真题】26届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创始人
2025-10-17 09:24:36
0

2026届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应用10

1.按要求填空。(5分)

1离骚“_______,_______”,写出屈原尽管修饰美德、约束自我,但仍贬黜。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李白《蜀道难》)

3)《蜀相》中“_______,_______”,高度评价诸葛亮的伟大功业

2. 按要求选择。(5分)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 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喜闻乐见B.老少皆宜C.炉火纯青D.不一而足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B.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C.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国际风筝节

D.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国际风筝节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3-7题。(16分)

材料一:

从山西地区长期的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形成了一种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文学传统,这种传统就是追求文学的平民化、通俗化、现实性的文学精神。在进入中国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家之列的山西籍作家中的多数人身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种文学精神的传承。在历代山西籍作家中,占极大比重的作家在创作上都有这样一些共同特点:注重文学与现实的联系,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在文学形式上注重向民间文学学习;在文体选择上注重采用历来称之为俗文学的体裁和样式,如乐府、传奇、散曲、杂剧、小说等等。这样一种地域性的文学精神的传统,对主要是受山西地域文化、文学艺术养育的“山药蛋派”作家来说,不可能不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既然作为一种传统,它本身就必然会对后来者施以影响力,而“山药蛋派”作家又多是爱乡土、敬先贤的,因而,这种传统势必在他们身上会多少得到继承;另一方面,一种地域性传统得以形成,必然是有赖于适宜这种传统的地域性文化土壤,“山药蛋派”作家既然也生活在这块土壤上,因此,即使他们不去自觉地关注这种传统,也仍然会进入这种传统,成为传统长链中的一环。曾有人将白居易与赵树理这两个“文学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大师、通俗派的泰斗”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了他们之间的许多共同之处。例如对文艺功能的认识、执着于现实的态度、深受民间文学影响以及艺术处理等等方面,就都有着相似性。这种共同点的把握,当然是准确的,但仅止于对二者之间共同特点的排列,并不足以说明更多的问题。如何来解释这种共同点之间的根源呢?因为我们并未发现赵树理受白居易影响的直接材料!如果我们注意到二者之间相联系的是一种地域性文学传统,那么我们便是找到了这两个不同时代作家之间的真正的纽带。一种地域性文学传统在该地区不同时代作家之间理应有一种贯穿和承续,这可以是后代作家对以前历代作家的自觉师承,也可能根本就是一种不自觉的产物。地域性文学传统,也许是我们可以在白居易和赵树理这两个相隔千百年的作家之间发现诸多相似点、共同点的真正的根源。

强调从民间文学中级取养分,注重民间文艺的传统,作为山西地域性文学精神的重要内容,在“山药蛋派”作家那儿得到了很好的继承。赵树理曾指出,“中国文艺仍保持着两个传统:一个是'五四’胜利后进步知识分子的新文艺传统,另一个是未被文艺界承认的民间传统。”他认为,不能“用一个传统消灭另、一个传统”,“经过'五四’所创的传统是宝贵的,是该继承的”,但“为更多数人所熟悉所喜爱之传统”同样“应该继承”。他强调“把民间传统继承下来是有必要的”。敢于为“未被文艺界承认的民间传统”争地位,这本身就显示出了“山药蛋派”作家们对民间文艺传统的重视。不仅如此,他们还有诸多对这种继承民间传统的更具体的阐释。赵树理说:“我觉得我们的东西满可以象评话那样,写在纸上和口头上说是统一的。……评话应是我们传统的小说,如果把它作为正统来发展,也一点不吃亏。它是广大群众都能接受的。”“我对评书一贯抱着学习的态度,我也在学习着写。并推崇这个东西。”“在曲艺中,有些形式比较迎合城市上层人士的趣味……另一些形式是直接从乡里来的”,而后一种形式“好象能更直接一些表现劳动人民的感情。就这两类形式的发展趋势说,我觉得应该偏重乡里来的东西,它比前者朴素,更具有民间的本色。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类东西。不论语言上、感情上,它都比前者更有生活气息,值得学习的地方更多。”不仅在理论上对此有所认识,“山药蛋派”作家在实际的创作中,事实上都在较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民间文艺养料的汲取。我们从“山药蛋派”每个作家的创作中都不难找到在叙述方式、人物类型、表现技巧等方面受民间文学影响的痕迹。

向民间文艺学习,目的是在于“能更直接一些表现劳动人民的感情”,也在于能让更多的普通老百性看懂、听懂。这种平民化、通俗化的倾向正是“山药蛋派”文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有人将他们称之为“农民文学”流派,也有人将他们称之为“通俗文学”流派,其实都是看到了“山药蛋派”的这一重要特征。马烽曾多次谈到过自己在创作中所追求的“让群众能读懂、能接受”的艺术效果。他曾这样说起他写作《懒汉回头赛如牛》的情况:“事前我访问了各个有关人物,把他们的原话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了这篇通讯。我读给他们听,大家都很高兴,没有一句听不懂的。”

(节选自朱晓进《“山药蛋派”与地域性文学传统》)

材料二

山药蛋派,主要成员有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等,因其表现山西地域的乡村生活,乡土气息浓郁,与山西盛产的山药蛋(通称为土豆)之质朴无华、沾满泥土有相近之处,被称为“山药蛋派”,起初不无嘲笑其“土里土气”之贬义,后来则被普遍采用。1979年,文艺理论家李国涛发表《且说“山药蛋派”,对其作出深入的理论阐述,引起长达数年的文学论争,山药蛋派遂成定评而被普遍接受。

(节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山药蛋派”词条)

3.材料一中提到“山药蛋派”作家深受山西地域文学传统影响,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影响的2分)

A. 仅学习历史上优秀的俗文学作品。

B. 格外强调自我情感的酣畅表达

C. 坚持平民化、通俗化的创作方向

D. 充分学习借鉴外国文学艺术。

4.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下列选项最能准确体现赵树理观点的一项2分)

A. 应完全以民间传统取代“五四”新文艺传统,因后者脱离群众

B. 强调“五四”新文艺传统与民间传统应并存发展,重视民间传统的价值

C. 认为“五四”新文艺传统是唯一正统,民间传统仅可作为补充

D. 主张文艺创作应完全回归民间传统,摒弃知识分子创造的新文艺形式

5.依据材料一,下列对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节选)的评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品浪漫主义手法,塑造小二黑等理想化的农民形象。

B.作品以通俗生动的民间语言,真实反映农村社会现实生活

C.作品大量引用古典诗词,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展现农村生活。

D.作品侧重心理描写和象征手法,表达对时代的批判。

6.梳理材料一第段的行文思路。(4分)

7.请结合材料一,补充完善材料二“山药蛋派”的词条内容。(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喜事

西戎

这几天,小秀真高兴,脸颊红润润的。一碰到人,别人还不觉得怎样,她便把黑缎子似的头发一甩,忍不住裂开嘴笑了。

“嗳哟!有了喜,高兴的嘴都抿不住哩!”村里和小秀同辈的妇女们,见了面这样开着小秀的玩笑。

小秀真是有了喜,再过两天,就要同互助组里海娃结婚啦。这是年轻人一生中头一件喜事,为什么不高兴呢?再说人家小秀和海娃,两个人是“自由”的对象,没有点点不满意处,自然更该乐啦!

小秀的喜事,村里谁都说和往日不同了。小秀从前也见过村里女子们出嫁,前两天就饭不吃,门不出,坐在炕角里哭鼻子,想象着自己未来的生活,和没有见过一次面的陌生的丈夫,心里感到恐惧和不安。这种心情,在小秀是半点也没有的。还在半个月以前,小秀就和海娃商量好结婚要做的衣服,要买的东西,海娃进城全置办回来了:蓝花布、红花布、条儿布、红毛衣、洋袜子,样样都叫小秀满意。海娃知道小秀爱讲卫生,爱学习,还特别多买了一块香胰子、一个小日记本,送给小秀。小秀呢也早加工缝了一件西式衬衫,一个“时兴”挂包送给了海娃。这几天,小秀约了她的几个伙伴,一面赶缝嫁衣,顺便就又讲起她和海娃来了。小秀一点不封建,她讲她同她妈妈闹斗争。原来在不久以前,东土村有一家,差了两个媒人来说媒,她妈答应下了,小秀不依,向她提出抗议说:“旧社会把妇女当牲口卖,这新社会不能啦,没有经我同意,就是不成!”她妈说:“你懂下个甚么?人家几辈子的好人家,人家的孩子也挺好。

“谁见过?”小秀白了她妈一眼,“双方没感情,我不爱!”

就这样,小秀拒绝了她妈妈的意见,根据自己要求的条件,挑上了海娃。他年轻,青年团员。

海娃呢?也爱小秀。两个人的条件,自然是在一块谈过了,都同意,才向家里提出来的。

海娃爹来找小秀妈妈探话了:“你大婶,你看海娃和小秀……你是个甚么意见呢?

“唉!怕不好吧!外人听见了会说闲话!”

“嗳噫!”海娃爹偏了一下头,“如今这世道你不看,可不是从前啦!这个好嘛!孩子们自己给自己自由,将来没埋怨,闹生产呀,过日子呀,人家能合到一块。看从前,花上银钱孩子们还不如意,今天打架,明天动武,根本是砂面捏窝窝,就团不到一垯嘛,唉,为父母的跟上尽是生气!

“呵!也真是!”小秀妈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痛苦,动摇了。

“如今这是年轻人的世界,干甚都要新脑筋,咱们这老脑筋,人家说“顽固”“封建”,依我看,也是正月里卖门神——过时货啦,由他们年轻人去吧!

正月十五,这是海娃和小秀结婚的日子,没有请先生,也不测八字,是他两个选择的。因为刚过了年,全村都在闹红火,吃好的,能好好高兴几天。

真是个好天气,太阳红燉燉的。海娃家的黄土院打扫得净光,门口贴了一副大红对子:

男人耕种做模范

妇女纺织当英雄

院子里,一片新气象。

傍晌午,鞭炮“噼噼啪啪”响,秧歌队的锣鼓就震天价敲打起来。这时,海娃穿了一身深蓝布棉袄棉裤,束了一根宽皮带,洋袜子新鞋,头上戴一顶狐皮的带檐帽,脸也洗得挺干净,俊堂堂的。胸前戴一朵大红花,五角星的毛主席像牌牌,挂在红花上面。沈姐的语文课堂。小秀穿戴也一崭新,花格裤,海青色袄,头上扎着雪白的羊肚毛巾,俊旦旦的脸盘,和胸膛上戴的红花一样,格外惹人喜欢。

两面旗飘在前面,中间是秧歌队的人打着锣鼓,吹着笙管,最后在簇拥的人群中,海娃和小秀手拉着手,随上走。人们唱着,笑着,乐器奏着,一直在村子里绕了一个大圈圈,又返回到院子里布棚下面,正式举行结婚仪式。看热闹的人把院子挤满了,简直水泄不通。连窗台上也爬满了小孩。

爱说话的生贵子当司仪,扯起亮嗓子刚喊了一声:“注意!”那边秧歌队的胡琴,便拉开了“割韭菜”调儿,声音悠扬悦耳得很。

“向父母行礼!”生贵子又喊了。海娃和小秀同时转过身,海娃拉开腿,正准备磕头,小秀一把拉住了他。这时东墙角一群妇女叫起来:“磕嘛!跪下磕嘛!”村主任突然从人堆里挤出来招着手喊:“吵死人啦,老婆老婆,赛过打锣,这新式结婚是鞠躬嘛!”海娃和小秀便向坐在正面椅子上的海娃爹、小秀妈鞠了一躬。接着生贵子又喊:“向来宾行礼!”“男女互相行礼!”海娃和小秀站成了对脸,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羞得低下了头,周围人群里,霎时爆发出一阵掌声笑声,好象看戏喝采一样。

礼罢,村主任出来讲话了。这是个最爱逗笑的人,今天请他讲这场喜事,更该引人发笑了。他一开口便说:“在场的青年团、妇联会、婆姨女子少先队,今天海娃和小秀,是自由结婚,这就是咱新社会的结婚。旧社会里,婚姻不合理,受媒人的骗,谁也见不了谁,花上银钱,还不知道是哑子、是麻子、是拐子、是爬子,到结了婚,两口都不如意,今天吵,明天闹,你看糟糕不糟糕?你们说那日子怎能过好呢?”他讲到这里,突然向西墙角招手大呼:“嗳,老婆婆们,你们有经验,我讲的对呀不对?”全场子人都哄然大笑了。留辫子的女子们特别感兴趣,笑得格外响,村主任扭回头来说:“你们别憨笑,我说的全是实话,你们可不要上媒人的当,长大了自己好好“自由”个好对象!”这一说,女子们都羞了,往人后面钻。

忽然,年轻小伙子们拍起手来,欢迎新郎新娘讲话。先是海娃出来,红着脸说:“我很高兴……”他笑了,笑得没讲下去,跑回去了。

小秀大方地站出来,说:“我们是自由结婚,自己愿意!”说了两句,旁边有人鼓了掌,小秀也羞得用手巾遮住脸,退回去。

天黑,摆开了酒席。

黑夜,村里的一群小孩子,偷偷爬到新郎和新娘子的窗台上听房,听了一会,跑回来笑着对大人们说:

“听了老大半夜,新媳妇和新女婿还逗笑哩……哈哈……

1948年正月

8.段中作者多次运用插叙,请分析其作用。(4分)

9.山药蛋派小说语言通俗活泼,请结合⑧-⑫段内容对此进行分析。(4分)

10.小说结尾写孩子偷偷听房,请赏析其精妙之处。(4分)

11.西戎曾说:在这样一个几千年来所未有的农民翻身的翻天覆地的斗争中,使自己真正认识了农民认识了农村请结合西戎的论述,评析《喜事》的思想意义。4分)

(三)阅读下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7分)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司徒:指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打破相持局面。

12.下列对全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诗为羁旅诗,描绘洛城与剑外风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B. 本诗豪放飘逸,以夸张的想象和瑰丽的意象展现盛唐气象。

C. 全诗共用四个押韵字,韵脚绵密,声情沉郁。

D. 诗中只有五六句使用对仗,其余均不拘格律。

13.请扣“恨别”,从构思的角度赏析该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9分)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之。

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矣。故以名轩。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我三日期2)京益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释文正确的一项,(2分)

1)贫富斯不

A.相等B.谋取C.赢利D.分化

2)弃疾善长短句

A.高雅B.美好C.向来D.交往

16.第段画线部分有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4)

17.将第段画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5)

18.以下哪个字可以填入文中“□”处。( )(1分)

A.矣 B.也 C.耳 D.乎

19.结合全文,分析结尾段写谢枋得见闻行事的作用。(5分)

(五)阅读甲两文,完成第20-22题。(11分)

做大文字,须放胸襟如太虚始得。太虚何心哉轻清之气旋转乎外,而山川之流峙,草木之荣华,禽兽昆虫之飞跃游乎重浊渣滓之中,而莫觉其所以然之故。人放得此心,廓然与太虚相似,则一旦把笔为文,凡世之治乱,人之善恶,事之是非,____________________,如妍丑之在鉴,如低昂之在衡,决不致颠倒错乱,虽进而至之圣经之文可也。今人作文,动辄先立主意,如经赋论策,不知私意偏见不足以包尽天下之道理,及主意有所不通,则又勉强迁就,求以自伸。若是者,皆时文之陋习也,不可不戒。(李淦《文章精义》

大块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呜呼尽之矣。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顾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也。若言犹远而不及,与理已至而思加,皆非文之至也。故言及者无繁词,理至者多短调。巍巍泰岱,碎而为嶙砺沙砾,则瘦漏透皱见矣;滔滔黄河,促而为川,则清涟潋滟生矣。盖物之散者多漫,而聚者常敛。照乘粒珠耳,而烛物更远,予取其远而已;匕首寸铁耳,而刺人尤透,予取其透而已。大狮搏象用全力,搏亦用全力,小不可忽也。粤西有修蛇,蜈蚣能制之,短不可轻也。(廖燕《选古文小品序》)

[注]太虚宇宙。大块:大自然。

20.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甲文横线处,文意通顺的一项是()(2分)

某段当后某段当先某句合当如何下某字合当如何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21.赏析乙文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22.相比甲文,乙文对如何写作展开进一步论述。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1)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砯崖转石万壑雷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1C 3分) (2B2分)

3.C2分)

4.B2分)

5.B3分)

6.首先提出山西文学传统具有平民化、通俗化、现实性的特征;接着阐述该传统通过自觉继承与文化土壤影响“山药蛋派”作家;然后以白居易与赵树理为例,指出其相似性是共同地域性文学传统作用的结果。全段从宏观传统到具体个案,逐层递进。(4分,一点1分)

7.该派创作深受山西地域文学传统影响,继承并发扬了追求平民化、通俗化与现实主义的文学精神。形式上积极汲取民间文艺养分;实践中坚持表现劳动人民的感情;理论上提出重视民间传统,与中国新文学传统并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民文学”风格。(5分,一点1分,得满5分为止)

四、8.①段先插叙之前村中女子出嫁前由于不知道丈夫的具体情形而恐惧哭泣,再插叙小秀和海娃商量并置办好结婚用品,最后插叙小秀为自由恋爱与母亲发生的抗争,这些插叙或衬托或正面描绘小秀自由婚姻的幸福,也塑造了她敢于反抗、追求幸福婚姻的形象特点。

(评分说明:准确写出三种穿插内容2两点1分,三点2分整体分析插叙的作用2分。)

9.方言、俗语和歇后语与严肃庄重词汇的杂糅融合,如“干甚”、“砂面捏窝窝,就团不到一垯“顽固”、“封建”等,既有浓郁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色灵活运用语气词,如“啦”、“嘛”、“呵”等,形象地再现两人说话的口吻语调。整体而言,这就形成了通俗活泼的语言特点,而这又符合两人的身份和口吻。

(评分说明:方言、俗语、歇后语、庄重词汇,例举和分析两点得1分,三点得2分;语气词的例举和分析,1综合分析,1分。)

10.通过黑夜中一群孩子偷偷爬上窗台听房,以及笑着对大人汇报结果,刻画出孩子的活泼调皮,也借助孩子的视角观察到夫妻二人的逗笑,侧面(含蓄地)写出小秀和海娃幸福的婚姻生活,给读者留下更多回味咀嚼的思考空间。

(评分说明:孩子的行为和形象1点1分;侧面写小秀和海娃的幸福婚姻生活,1分;以此结尾的艺术效果1分。)

11.本文表达了对解放区农村年轻人敢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追求自由婚姻幸福生活的赞美,歌颂了解放区农村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崭新变化。可见农村和农民并非落后的代名词,他们完全值得追求并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当前,我们应用先进而科学的价值观念和切实实践,引导广大农民过上健康美好的生活。(评分说明:思想意义2分;对其评析2分。)

五、12.C(2分)

13.本诗以“恨别”为核心,贯穿全诗。首联点明分别缘由,“四千里”“五六年”写出战乱之久,离家之远;颔联借战乱中景物衰败,年华老去,烘托漂泊之悲;颈联以“步月立”“看云眠”典型细节强化思家忆亲之切;尾联借河阳捷报转出收蓟北之盼,由个人之恨升华为对国家关切。(5分,一点1分,需注意结合相关手法的运用)

16.//// 4分)

17.辛弃疾撰写文章前去为他而哭,写道:“能够死而不朽的,是流传万世的英名。谁说您已经逝去?您令人敬畏的样子,还像活着一般!”(共5分。作文、哭、所不朽者、垂、凛凛各1分)

18.B1分)

19.文章补叙谢枋得夜闻辛弃疾墓旁异象,进行祭奠,并向朝廷请命,使辛弃疾追赠荣誉,墓旁悲愤的声音,侧面写出辛弃疾至死未泯的痛苦与遗憾,而朝廷的追封也侧面写出他的忠诚,丰富了辛弃疾的形象,使文章更有传奇色彩。(5分)

七、20.D

21.本句运用比喻论证,以“狮搏兔亦用全力”和“蜈蚣制蛇”两个比喻,阐释“小不可忽,短不可轻”,强调创作中对细微之处也须倾注全部心力,短小篇幅亦能蕴含制胜之力,使说理更加通俗易懂。

22.甲文主张作文需有太虚般宽广胸襟,方能明辨是非,不至颠倒错乱。乙文则进一步揭示精短的文字往往是宏大思想的关键,并深入论述“小”与“大”、“短”与“长”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文章应以“理至言及”为尚,追求精粹与穿透力。

【夸克下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中传学者文...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中传学者文库” 征集启事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中传学者文库”(实体库) 主要收集...
速记培训进社区!新春街道为社区... “之前记政策总觉得内容多、容易混,今天学的关键词速记太实用了,整理两页笔记后,明显记得更牢了!” 悦...
夏春娣: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深...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
教师提升研究力的四个“新转向” 数智时代教育生态的深刻变革,对教师的技术敏锐度、数据洞察力、伦理判断力等素养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而...
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构建情知交...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
2026年省考开始,招考公务员... 梁老师说: 2026年国考正式启动,计划招录3.81万人,其中专门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含留学生)设置...
家庭教育微课堂 | 多一些空间... 父母的角色,不是居高临下的“监督者”,而是并肩前行的“引导者”。真正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关键在于赋予孩...
自学考试在即,诚信考试从我做起... 2025年下半年自学考试统考即将于明日正式开考,小编梳理了违纪舞弊的情形,若有相关行为,将参照相关法...
入职中建3年,涨薪资了~ 大家好,我是熊,在漫长岁月中专注心态提升,如果同样迷茫,来这里唠唠嗑吧! 01 同样是土木毕业生,...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年... 一、笔试时间、地点、内容 (点击查看大图) 二、考生须知 1.考生须于考试之前扫描下方二维码查询笔试...
法考和考研只能二选一?你适合一... TAUFEN KAOYAN 考研与法考,你适合一起备考吗? 一方面:考研和法考,从一定层面上来说并不...
【九图听书】警惕“过度教养”,... 做不焦虑的家长 警惕“过度教养” 近年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深入人心,“起跑线”一词,...
教育部: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 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其芸)10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
在新城区,“家校社协同”为青少... 近年来,新城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构建“党建引领、部门联动、家校共育、社会参与”的协同...
教育部:鼓励中小学每周设置一天...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魏冠宇)记者24日从教育部获悉,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阶段性特点和突出问...
推动人工智能科学赋能教育教学变... 本报讯(记者 欧媚)近日,教育部举办中西部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专题培训班。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
市第一实验小学举办秋季运动会 (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本报讯(记者 贾明蕾)10月14日,伴随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
新增2970个学位!通州这所十... 北京第一实验中学项目迎来新进展! 据首都教育消息,北京第一实验中学在宋庄镇开工建设,建设规模约10....
教育部: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李昉)近日,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突出问题和阶段性特点,教育部办公厅印...